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D16)
-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任志远李晶王晓峰谭克龙张翀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新探索——基于逻辑斯蒂方程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结合中国国情,探索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方法应用生态学中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曲线以及生态平衡原理,并以秦岭山区的油松为例进行研究。结果秦岭山区的油松作为木材每年可创造的经济价值达6 400元/hm2,比国家提供的补偿标准75元/(hm2.a)高出几十倍,森林作为生产资料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将作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一部分。结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可以同时发挥作用,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达到双赢。
- 刘程昱李晶
- 关键词:生态补偿逻辑斯蒂曲线
- 基于Landsat TM的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图谱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两期TM影像,通过遥感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深入分析了10 a来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空间特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体、耕地、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以侵占大量农田为代价的。景观破碎度变大,形状趋于复杂,优势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性增大,景观类型有向多样性或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的匀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的能力,同时导致景观稳定性降低。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各类型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趋势最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研究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阶段。
- 张翀李晶任志远
-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
- 基于政策和农户行为的甘肃省庄浪县耕地近55年动态分析
- 本文选择甘肃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国家贫困县之一的庄浪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耕地、梯田和人均耕地变化状况,在此研究基础上确立了驱动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5年庄浪县耕地呈明显...
- 王晓峰
- 关键词:耕地变化动力机制
- 文献传递
-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3
- 2008年
- 在GIS支持下,采用水量平衡法、容量折算法等计算了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物质量,采用成本核算、市场价格法等计算了涵养水源的价值量。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其价值在1978—2000年总体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其中,1978—1990年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数量从15.98×109t.a-1增加到19.19×109t.a-1,总涵养水源价值从10.71×109元.a-1增加到12.86×109元.a-1,年均递增率为1.39%;1990—2000年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数量从19.19×109t.a-1减少到17.96×109t.a-1,总涵养水源价值从12.86×109元.a-1减少到12.03×109元.a-1,年均递减率为0.68%。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
- 李晶任志远
- 关键词:土地利用陕北黄土高原
- GIS支持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9
- 2008年
-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通过对人口压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做回归分析,再计算生态服务价值随人口压力增长的拐点,得到生态安全的阈值,判定生态不安全区,进一步通过马氏距离法,做相似性判定,而得到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每一个自然生态单元的生态安全状态。其结果表明: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不安全指数水平为0.68,该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欠安全水平,故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空间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的安全生态状况存在着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在各个县中,生态不安全等级最低的是黄龙县,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延川属于整个研究区中最不安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通过对研究区三类不同地貌类型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其结果为: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风沙过渡区〉中部黄土丘陵区。
- 李晶任志远
- 关键词:生态安全人口压力生态服务价值陕北黄土高原
-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查明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以遥感数据结合其他信息源,利用Erdas,ArcInfo,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黄河中上游地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法,对黄河中上游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有306 902.9 km2,占总面积的42.47.0%,而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面积达413 942.6 km2,占总面积的57.3%。结论通过综合评价,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较差,其中黄土高原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河源地区,最后是河套平原灌溉区。
- 王晓峰任志远谭克龙
- 关键词:生态评价环境遥感
- 基于RS和GIS的榆林市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一个主要因素,进行植被覆盖度研究是目前国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内容.该研究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对其植被覆盖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从1988—2002年,各类型的面积在整个时间段的变化趋势是极高覆盖度、高覆盖度和中覆盖度都有一定的增加,而其他各类型的植被覆盖呈下降态势.榆林市植被覆盖度是以中低覆盖度为主体.影响其变化的原因主要除政策制定与实施等人文因素,降水量等自然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
- 王晓峰任志远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