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1212010781030)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1
相关作者:汪岩李仰春吴淦国张达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年代学
  • 2篇锆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源区
  • 1篇源区特征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年代学制约
  • 1篇侏罗世
  • 1篇晚侏罗世
  • 1篇物源分析
  • 1篇花岗岩
  • 1篇U-PB
  • 1篇LA-ICP...
  • 1篇PH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沈阳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篇汪岩
  • 1篇张达
  • 1篇吴淦国
  • 1篇李仰春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铜山组源区特征: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制约被引量:24
2013年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铜山组是扎兰屯—多宝山岛弧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山组的源区性质、沉积时限和形成构造环境的研究是该岛弧构造带研究的重要环节,该地区也是研究古亚洲构造域早期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铜山组细碎屑岩组分和岩相学研究以及岩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山组形成于大陆岛弧区或活动大陆边缘及附近,物源主要为长英质岩石及由上地壳向安山弧缘过渡的混合长英质岩石,部分可能混入少量被动陆缘区物质。本研究首次确定了铜山组细碎屑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反映出铜山组源区多样性特点。碎屑岩中566~632 Ma和789~889 Ma碎屑锆石的存在,结合区域年代学信息,暗示本区应该存在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和变质作用,它们构成铜山组沉积岩的主要物源区;2 543~2 705 Ma和1 773~2 120 Ma古老碎屑锆石信息揭示兴蒙造山带存在前寒武纪微陆块基底,并成为铜山组的重要物源区;根据谐和年龄(572±5)Ma并结合区域对比,确定铜山组沉积时限为早奥陶世。这一研究成果为确定早古生代扎兰屯—多宝山岛弧构造带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为探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大陆地壳演化及构造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制约。
李仰春汪岩吴淦国金哲岩张达杨晓平
关键词: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物源分析
内蒙古东部扎兰屯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2017年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晚侏罗世侵入岩为研究对象,报道了这些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这些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62Ma^160Ma和148Ma),显示高硅(Si O2含量在66.48%~75.68%)富碱(Na2O+K2O含量在8.25%~10.57%)特征,A/CNK=0.96~1.18,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Nd、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Nb、P、Ti等强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分析,扎兰屯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而这种构造背景很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金哲岩郑涛汪岩
关键词:花岗岩晚侏罗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