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平台资助项目(PXM201101422607000085)

作品数:14 被引量:151H指数:7
相关作者:杜忠东杨海明郑远征付培培刘俊峰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平台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川崎
  • 6篇川崎病
  • 4篇动脉
  • 4篇诊治
  • 4篇小儿
  • 3篇小鼠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脏
  • 2篇性疾病
  • 2篇炎症
  • 2篇药物
  • 2篇患儿
  • 2篇儿科
  • 2篇儿童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心动图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4篇杜忠东
  • 3篇杨海明
  • 3篇郑远征
  • 2篇董伟
  • 2篇付培培
  • 2篇上官文
  • 2篇陈植
  • 2篇宋铭晶
  • 2篇刘俊峰
  • 2篇张艳兰
  • 1篇潘岳松
  • 1篇李慎涛
  • 1篇高灵灵
  • 1篇关云谦
  • 1篇师依洋
  • 1篇阎慧敏
  • 1篇赵春娜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31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不完全KD、发热天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血钠、血清清蛋白与KD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KD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O%(840/233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不完全KD、IVIG抵抗、发热天数≥10d、CRP〉100mg/L、血小板〉300×109/L、清蛋白〈35g/e是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98,95%CI1.383~2.084,P〈0.001)、不完全KD(OR=2.730,95%CI2.121—3.515,P〈0.001)、发热天数≥10d(OR=2.556,95%CI1.975~3.307,P〈0.001)、CRP〉100mg/L(OR=1.556,95%C11.274~1.900,P〈0.001)、清蛋白〈35g/L(OR=1.665,95%C11.323~2.096,P〈0.001)是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D的主要危害是其冠状动脉病变,男性、不完全KD、发热天数≥10d、CRP〉100mg/L及清蛋白〈35g/L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赵春娜杜忠东高灵灵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新型抗凝药物儿科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儿科疾病诊治进展及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血栓栓塞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故抗凝药物在儿童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抗凝药物在儿童中主要被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先天性高凝状态、蛋白C或蛋白S缺乏的纯合子、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川崎病、心脏瓣膜修复术后、其他心血管异常(Fanton手术、血管内支架、心肌梗死、房颤等)、体外循环、体外膜氧合、持续血液透析、青斑血管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肿瘤等。抗凝药物按照用法主要分为静脉用及口服两种。目前儿童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的静脉用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提取物,如华法林、醋硝香豆醇、苯丙香豆素等维生素K拮抗剂。
郑远征杜忠东
关键词:抗凝药物儿童血栓栓塞
川崎病中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因1967年首先由日本人川崎富作报道而命名。其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已经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
杨海明杜忠东阎慧敏
关键词:川崎病中医药疗法
液相芯片技术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液相芯片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Luminex公司研制,是集合流式细胞、激光、数字信号处理及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该技术使用荧光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特异性反应的固相载体,通过偶联试剂的作用,将蛋白质、寡核苷酸、小分子肽类及脂肪偶联到微球的表面构成不同的检测探针。在反应体系中,探针通过特异性反应捕获待测分子,再加入用荧光标记物标记的报告分子与其充分反应后,经过检测而得到悬液芯片系统的待测分子。它的最大特点是通量大、灵活性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诊断中。
郑远征杜忠东
关键词:液相芯片技术炎症性疾病分子检测技术特异性反应LUMINEX数字信号处理
正常小鼠冠状动脉的超声成像技术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对C57BL/6小鼠冠状动脉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小鼠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evo 770型高分辨小动物超声仪,频率30 mHz的宽频探头,对20只健康C57BL/6小鼠于4、8和12周龄时冠状动脉的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不同周龄小鼠冠状动脉内径值的变化。结果全部20只小鼠超声均成功检测到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显示小鼠4周龄时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检测值为0.36±0.02 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29±0.03 mm;8周龄时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8±0.06 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7±0.02(mm);12周龄时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8±0.02 m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值为0.39±0.03 mm。结论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可获取正常小鼠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并能准确反映小鼠冠状动脉内径值动态变化。为小鼠冠状动脉疾病模型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杨海明杜忠东上官文张艳兰董伟宋铭晶郑枝兰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小鼠冠状动脉
全骨髓培养法扩增小鼠内皮祖细胞
2012年
背景:对于小型实验动物,通过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的方法较为繁琐。目的:探讨采用全骨髓培养方式扩增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C57BL/6小鼠内皮祖细胞,培养第7天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检测,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FLK-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其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设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至第2天便可见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第7天时可见大量短梭状内皮祖细胞,其具有吞噬DiL-acLDL及结合FITC-UEA-1的能力,内皮祖细胞在基质胶上同样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培养至第2周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出现,迅速生长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并能够在体外传代培养,细胞数量、细胞表面CD34、FLK-1表达、体外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及晚期集落出现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全骨髓培养的方式能够实现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筛选扩增,且操作简便。
刘俊峰杜忠东陈植关云谦李慎涛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小鼠扩增单个核细胞
川崎病少见非冠状动脉并发症被引量:7
2014年
川崎病(KD)在成人中很少见,其主要累及小于5岁的儿童,它是典型自限性疾病,如果不予治疗,其临床过程主要表现为持续11天左右的发热和急性炎症反应。KD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冠脉)炎性损伤所引起的扩张和动脉瘤形成是现今临床治疗的热点,但KD引起的非冠脉并发症也可威胁患儿生命。
师依洋杜忠东
关键词:川崎病自限性疾病有效循环血量动脉瘤形成急性炎症反应体液因子
川崎病小鼠模型心脏超声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分析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诱导下川崎病(KD)疾病模型冠状动脉损伤的动态变化,为KD小鼠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制备LCWE,取0.5 mL经腹腔单次注射制备C57BL/6小鼠的KD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KD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每组20只。于LCWE注射后第10 d、21 d和60 d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冠状动脉损伤动态变化。结果利用高频小动物超声心动仪成功测定了KD小鼠模型冠状动脉的变化,全部小鼠超声均检测到冠状动脉。KD模型组LCWE注射后10 d以及21 d,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管壁与血管周围出现高回声,左冠状动脉内径值比较,KD模型组左冠状动脉内径值(10 d:0.46±0.11 mm;21 d:0.47±0.09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10 d:0.32±0.14 mm;21 d:0.36±0.06 mm),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0 d:P=0.035;21 d:P=0.027),4(20%)只小鼠出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改变;造模后60 d,KD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管壁弥漫性增厚,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较前缩小(0.43±0.11 mm),与正常对照组(0.38±0.02 mm)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改变。结论利用高频小动物心脏超声可获取小鼠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并能准确反映KD小鼠模型冠状动脉内径值动态变化;进一步证实LCWE诱导KD小鼠模型其冠状动脉损伤与自然病程状态的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十分相似,可以很好的模拟KD冠状动脉损伤的形成过程;
杨海明杜忠东上官文张艳兰董伟宋铭晶郑枝兰
关键词:川崎病超声心动图小鼠
2002-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66
2012年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1 484例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患儿年龄分布为2个月~14.7岁,高峰年龄为1岁;男女=1.821,复发率1.7%。6种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皮疹发生率最低。1 484例川崎病患儿中行2 g.kg-1IVIG初次治疗者占92.4%,其中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为16.9%。实验室检查中CRP升高、ESR升高、白细胞升高、贫血、血浆清蛋白降低、低钠血症、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4.5%、96.4%、89.2%、72.3%、81.8%、37.9%、56.9%、27.4%。其中贫血及心肌酶升高婴幼儿发生率较高,且除贫血和肝功能异常外,其他化验指标在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36.1%,非冠状动脉心血管并发症中,心电图异常最常见,发生率为32.3%。结论本组90%以上的川崎病患儿CRP及ESR升高,提示CRP及ESR可作为川崎病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的参考诊断指标,除贫血和肝功能异常外其他化验指标在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这2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的轻重。
付培培杜忠东潘岳松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诊治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川崎病(KD)的最佳疗法为IVI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但仍有部分患儿对IVIG治疗无反应,且这部分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性较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患儿年龄较小,IVIG初治时间≤4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ST及CRP水平升高、血浆清蛋白及血小板减低等是IVIG无反应型KD的危险因素。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再次IVIG治疗是目前多数学者的共识,其他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英利昔单抗、血浆置换等也在进一步研究中。现从IVIG无反应型KD的发病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付培培杜忠东
关键词:川崎病发病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