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04-139-47)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宾晓农丁愈凌艺辉吕嘉春陈家堃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PDE和NiS转化的16HBE恶性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目的:探讨用BPDE和NiS转化的16HBE恶性细胞系BPDE-16HBE和NiS-16HBE的致癌性和转移潜能,并鉴定其生物学差异。方法:应用单个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建立BPDE、NiS转化的16HBE恶性细胞株BPDE-...
- 宾晓农谭敏吕嘉春纪卫东陈永忠蒋义国陈家堃
- 关键词:苯并(A)芘恶性转化致癌性
- 文献传递
- 基因芯片筛选BPDE转化16HBE相关基因的研究
-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相关基因,探讨该技术在分子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组(BPDE-16HBE)和对照组(16HBE)的mRNA逆转录合成cDN...
- 宾晓农谭敏吕嘉春蒋义国陈家堃
- 关键词:基因芯片二羟环氧苯并芘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文献传递
- 金属镉作业人群的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能力的观察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观察金属镉接触作业人群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酶的变化。方法选取91名接触金属镉(Cd)的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并以79名不接触任何毒物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结果接触组的SOD、GSH-PX和GST的活性明显下降,而MDA明显增高(P<0.05)。以工龄分组比较,显示长工龄组较短工龄组MDA高,SOD、GSH-Px和GST活性低(P<0.05)。结论Cd能增加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职业接触人群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
- 凌艺辉宾晓农林丽白丁愈曾晓莉
- 关键词:镉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
- 基因芯片筛选BPDE转化16HBE相关基因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相关基因,探讨该技术在分子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实验组(BPDE-16HBE)和对照组(16HBE)的mRNA逆转录合成cDNA掺入荧光分子为探针,杂交于H40S基因芯片,分析2组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在4096种人类基因中,BPDE转化的16HBE和正常16HBE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43条,其中高表达52条,低表达91条。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在筛选BPDE转化的16HBE相关基因改变上,具有高通量、高敏感、快速等特点,在毒物的分子致癌机制研究中意义重大。
- 宾晓农谭敏吕嘉春蒋义国陈家堃
- 关键词:基因芯片二羟环氧苯并芘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冶炼作业人群铅、砷负荷对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冶炼工人体内铅(Pb)、砷(As)负荷对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12名冶炼作业人员为接触组,以106名无Pb、As接触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Pb、As的含量为体内负荷指标,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水平,接触组按工龄分组将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触组血清Pb、As平均水平分别为(0.18±0.03)和(0.39±0.01)μmol/L,血清SOD、GSH-Px和GST活力分别为(161.22±29.26)、(116.42±20.16)和(38.36±10.06)U,MDA含量为(7.32±2.35)μmol/L;对照组血清Pb、As平均水平分别为(0.07±0.02)和(0.11±0.07)μmol/L,血清中SOD、GSH-Px和GST活力分别为(181.61±28.34)、(153.14±20.36)和(46.20±10.26)U,MDA含量为(4.35±2.26)μmol/L。接触组与对照组上述对应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1)。对接触组以工龄分组比较,显示≥10年工龄组较短工龄组(≤5年)血清Pb、As平均水平与MDA均较高(P<0.01);SOD、GSH-Px和GST活力较低(P<0.01)。结论Pb、As接触有增加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 宾晓农谭敏丁愈曾晓莉凌艺辉吕嘉春陈家堃
- 关键词:铅砷脂质过氧化
- 冶炼工人体内镍、铬负荷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冶炼工人体内镍(Ni)、铬(Cr)负荷与自由基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以212名冶炼作业人员为接触组,以106名无Ni、Cr接触史的健康人作为非接触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Ni、Cr的含量作为体内负荷,同时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水平,并将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触组血清Ni、Cr平均水平分别为(O.15±0.04)和(0.26±0.03)μmol/L,血清SOD、GSH-Px和GST的活性分别为(161.22±29.26)、(116.42±20.16)和(38.36±10.06)U,MDA含量为(7.32±2.35)μmol/L;非接触组血清Ni、Cr平均水平分别为(0.07±0.05)和(0.08±0.04)μmol/L,血清中SOD、GSH-Px和GST的活性分别为(181.61±28.34)、(153.14±20.36)和(46.20±10.26)U,MDA含量为(4.35±1.26)μmol/L。对接触组与非接触组上述对应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1)。将接触组人员以工龄分组比较,显示工龄≥10年组与工龄5~9年组比较,血清Ni、Cr平均水平和MDA含量均较高(P<0.05),而SOD、GSH-Px和GST活性均较低(P<0.05)。[结论]Ni、Cr具有增加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增强Ni、Cr接触人群的氧化应激易感性。
- 宾晓农谭敏丁愈曾晓莉林立白凌艺辉吕嘉春陈家堃
- 关键词:冶炼工人镍铬脂质过氧化
- 冶炼工人体内镍、铬负荷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 [目的]研究冶炼工人体内镍(Ni)、铬(Cr)负荷与自由基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以212名冶炼作业人员为接触组,以106名无镍、铬接触史的健康人作为非接触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Ni、Cr的含量作为体内负荷,同时测定...
- 宾晓农谭敏丁愈曾晓莉林立白凌艺辉吕嘉春陈家堃
- 关键词:冶炼工人脂质过氧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