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271)
-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波魏亚凤刘建季桦汪波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与耕作方式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影响不同.稻草还田有利于提高小麦对硝态氮的吸收,降低了小麦拔节期至灌浆期土壤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耕作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因小麦生育期不同而不同.稻草还田使小麦抽穗期、灌浆期0~10 cm土层脲酶活性降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刘建
- 关键词:稻草还田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脲酶
- 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为确定小麦优质高产条件下适宜的稻秆还田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和CAT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量不影响小麦出苗率,但影响出苗整齐度。适当的稻秆还田量能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SOD和CAT活性及光合速率,延缓生育后期旗叶衰老,使其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活性,实现增产,其中以9 000kg.hm-2稻秆还田量较为突出。
- 李波刘建熊飞魏亚凤张琛余徐润栾艳茹
- 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小麦稻秆还田生理特性
- 稻秆还田深度对盆栽冬小麦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明确稻秆还田深度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根系发育、根系结构、旗叶光合特性、旗叶SOD和CAT活性及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秆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出苗整齐度;(2)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提高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根系TTC还原强度;(3)不同稻秆还田深度对拔节期小麦次生根皮层结构影响不大,但对导管结构影响较大,还田深度越深,导管发育越慢;(4)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生育后期能延缓旗叶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增加小麦产量;(5)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提高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SOD和CAT的活性,延缓叶片的衰老;(6)15cm的稻秆还田深度能延缓小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时间。
- 李波刘建熊飞魏亚凤张琛栾艳茹
- 关键词:小麦根系发育生理特性
- 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被引量:22
- 2013年
- 调查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出苗均匀性,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提高小麦出苗整齐度,降低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小麦出苗率下降的原因可概括为播种过浅、播种过深、种子霉烂、秸秆阻碍、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或水分不足等5方面;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或水分不足,其次是秸秆阻碍;无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湿不均,其次是播种过深。
-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
-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2年
- 为了研究稻草还田与不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均匀性、产量以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草还田使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下降;稻草还田条件下,免耕降低了出苗整齐度,旋耕、浅翻耕、深翻耕提高了出苗整齐度;稻草还田后影响小麦产量主要原因是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低;稻草还田后小麦出苗率变低、均匀性变差,通过影响小麦千粒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而影响小麦产量。
-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 关键词:稻草还田耕作方式出苗率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