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8004-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邱丽娟陶波闫龙邸锐赵双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豆中不同除草剂作用靶标酶的miRNA前体克隆
- 2016年
- 对前人已预测的大豆miRNA的4个茎环结构进行引物设计、克隆miRNA前体,先将设计好的接头与大豆小RNA的3'末端连接,然后利用与接头序列互补的引物对小RNA进行反转录,即可得到加接头的第1链cDNA,再用基因特异引物GSP和通用接头引物的组合,经PCR扩增后即可捕获位于已知序列区和接头之间的3'端RNA序列。结合3'端引物的测序结果,初步预测成熟miRNA可能的6个组合是同一家族。
- 陶波刘洋李向勇金龙国邱丽娟
- 关键词:克隆
- 运用CRISPR/Cas系统对植物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对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特别对新近发展起来的CRISPR/Cas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等进行了综述,比较了CRISPR/Cas系统与ZFN、TALEN等常用定点编辑技术的异同。文中列举了利用CRISPR/Cas系统对几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进行基因组定点编辑的案例,认为通过CRISPR/Cas系统对植物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是可行的,特别是由于嵌合sg RNA的成功设计,使得应用CRISPR/Cas系统更加简单方便。研究人员正在努力降低CRISPR/Cas系统的毒性和脱靶率,拓宽该技术的应用空间。
- 宋时奎王影于洋耿立召张春翔李相敢韩天富
- 关键词:植物基因组CRISPR
-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转基因大豆转入的目的基因及表达蛋白可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2种方式在土壤中富集,从而导致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通过利用生物学试验方法,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及其非转基因亲本蒙豆12不同量秸秆还田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初期土壤脲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基本表现为亲本秸秆还田>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秸秆未还田,并在个别时期差异达显著水平,但45 d后土壤脲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均与亲本差异不显著。同时,不同还田量之间土壤酶活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酶活性变化越大。
- 陶波王小琴李相全邱丽娟
- 关键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脲酶脱氢酶蔗糖酶
- 定向选择对大豆ms1轮回群体遗传基础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在分析ms1轮回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内材料分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定向选择对群体遗传基础的影响。从ms1轮回群体中随机抽取216份材料为原始群体,利用38个均匀分布于大豆全基因组的SSR标记,检测原始群体等位变异数目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分别根据成熟期、株高和百粒重对群体定向选择形成6个不同类型的定向选择群体,比较选择前后群体遗传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原始群体中,共检测出21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5.68,平均多样性指数PIC为0.71。对原始群体进行熟期、株高和百粒重定向选择后,各定向选择群体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介于4.89~5.13,平均多样性指数PIC介于0.67~0.71。定向选择群体中有16个位点的等位变异频率发生了变化。对大豆ms1轮回群体定向改良,目标性状及相关农艺性状的表现值及群体分布频率随之发生改变,对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显著小于对目标性状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 邓莹莹赵双进闫龙杨春燕刘兵强邸锐东方阳张孟臣
- 关键词:大豆雄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