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9H指数:4
- 相关作者:董瑞霞王伟董练飞王洪飞游晴如更多>>
- 相关机构: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安县农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及抗灾对策研究被引量:34
- 2011年
-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了超级稻和常规稻在分蘖期不同淹水时间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受灾后技术抗灾对策和关键技术措施。不同淹水条件下,超级稻和常规稻均随淹水时间延长减产幅度加大,产量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且全生育期延长。超级稻对淹水胁迫的抗性和适应能力优于常规稻,受害轻,恢复生长快,减产幅度低。早稻翻秋种植是灾后重要的补救措施,其关键技术是适时早播,适当增加播种量。
- 梅少华梅金先陈兴国张世春程应德詹文忠廖继雨吕银松
- 关键词:洪涝灾害水稻
- 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比试验被引量:2
- 2011年
- 为了探索秋玉米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开展秋玉米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合理的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秋玉米种植密度3 500~4 25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种植方式影响玉米产量,在种植密度一样的条件下,种植方式以单行单株为好。秋种玉米正大619,以单行单株种植,密度为4 250株/667m2的种植方式产量最高。
- 潘彩芳
- 关键词:秋玉米
- 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对黄华占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以优质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直播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57.5 kg/hm2时产量最高,比播种量为22.5 kg/hm2和52.5 kg/hm2的处理极显著增产;施氮量和产量呈抛物线关系,210 kg/hm2时产量最高;播种量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能够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随播种量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播种量和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 梅少华陈兴国田剑程应德吴海亚刘诗晴陈新平柯洪进周中全周志华
- 关键词:直播播种量施氮量
- 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郑单958在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通过进行等行距(60 cm+60 cm)和宽窄行(50 cm+70 cm)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每667m23 000株、4 000株、5 000株、6 000株、7 000株5个密度梯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宽窄行种植模式显著优于等行距种植模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以宽窄行种植模式、密度6 000株·667 m-2组合最优,产量构成三因素最为协调,单位产量最高。
- 马志超王惠萍周仓军张明学王录科冯海萍
- 关键词:不同种植模式夏玉米郑单958籽粒产量
- 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和常规早稻鄂早18为材料,研究手工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免耕抛秧、翻耕抛秧及移栽等5种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变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采用翻耕抛秧,其群体消长快,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相对较多,产量高,但穗型整齐度稍差;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分蘖发生早,个体生长健壮,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型整齐度好,产量高;采用移栽,生育进程合理,成穗率高,稳产性好;采用免耕抛秧,群体消长相对平稳,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稳;采用手工直播,分蘖发生快,苗峰高,全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少,产量低。
- 梅少华陈兴国田剑梅金安范端阳刘诗晴陈新平柯洪进
- 关键词:早稻栽培方式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
- 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5年
- 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较露地常规种植大豆技术增产20%左右。
- 虎桂珍
-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栽培技术
- 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两优616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以两优61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90、180、270、360 kg·hm-2)和栽植密度(15、18、25万丛·hm-2)对两优616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栽植密度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施氮量和栽植密度以及施氮量与栽植密度的互作对两优6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两优616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植密度的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180 kg·hm-2与栽植密度18万丛·hm-2有利于实现两优616的高产。
- 卢锦荣王洪飞游晴如董瑞霞董练飞陈国琳
- 关键词:施氮量栽植密度生育期
- 超级稻两优616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进行了超级稻两优616施氮量与氮肥施用比例、插植规格和调控技术试验,认为两优616插植规格以16.7 cm×30.0 cm和20.0 cm×26.7 cm,施肥水平以施纯氮180~210 kg/hm^2,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为60∶20∶10∶10和60∶0∶25∶15的比例施肥最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不施或少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结合烤田调控或"九二○"化控("九二○"用量15g/hm^2,加水750 L/hm^2,即20 mg/L)产量均能显著提高。总结出两优616的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 卢锦荣
- 关键词:超级稻栽培技术
- 不同秧龄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 詹文忠梅少华范向阳梅金安翟中兵刘诗晴张从德魏坦雄
- 关键词:早稻秧龄栽培方式产量构成因素
- 超级稻Y两优5867不同施氮量、施肥配比及栽插密度试验被引量:1
- 2018年
- 在龙岩市永定区进行氮肥不同施用量、氮磷钾不同比例配比和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不同施用量试验(N∶P2O5∶K2O为1∶0.3∶0.75)以180kg·hm^(-2)产量最高;(2)氮磷钾不同比例配比试验以氮磷钾1∶0.5∶1比例为佳,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产量为10.33t·hm^(-2);(3)不同栽植密度试验产量最高的处理为插植密度23.3cm×26.6cm,产量为10.21t·hm^(-2)。
- 谢秀松
- 关键词:超级稻施氮量栽培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