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13zc031)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巧民褚源宋继中李小萍沈佐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菌群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综合征
  • 2篇黏膜
  • 2篇黏膜相关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粪便
  • 2篇肠道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淮南东方医院...

作者

  • 4篇褚源
  • 4篇王巧民
  • 2篇李小萍
  • 2篇宋继中
  • 1篇叶飞
  • 1篇沈佐君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0例IBS-D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粪便中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属的数量,并对各组的目标菌群数量进行比较,计算肠道定值抗力,肠道定值抗力(CR)是指肠道内需氧的潜在致病菌群被肠道内源性厌氧菌抑制的能力,双歧杆菌数值与肠杆菌数值之比作为肠道微生物定值抗力的指标,即B/E值。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IBS-D患者粪便中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乳酸及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患者B/E值<1,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IBS-D患者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表现为B/E值降低,且粪便中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李小萍王巧民褚源宋继中沈佐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实时荧光定量PCR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U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的差异,以及肠道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以梭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埃希菌属作为目标菌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组15例)及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及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中6种目标菌群的含量。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粪便菌群和乙状结肠黏膜相关菌群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粪便和乙状结肠黏膜菌群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中梭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含量分别为(10.94±0.29)、(12.42±0.39)、(8.73±0.84)、(9.05土0.35)lg拷贝/g,均高于乙状结肠黏膜[分别为(9.36±0.66)、(9.88±0.82)、(7.70±1.17)、(7.96±0.68)lg拷贝/g,t=9.83、12.51、3.20、6.35,P均〈o.05];埃希菌属含量低于乙状结肠黏膜[(8.03±1.02)lg拷贝/g比(8.91±0.52)lg拷贝/g,t=-3.44,P〈0.05];粪便菌群与乙状结肠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0.79)lg拷贝/g比(9.42±0.98)lg拷贝/g,P〉o.05]。UC患者粪便菌群中梭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分别为(9.62±1.13)、(11.31±0.71)、(9.33±0.65)、(8.42±0.80)、(8.85±0.73)Ig拷贝/g,均高于乙状结肠黏膜[分别为(9.00±0.79)、(8.80士0.66)、(7.46±0.82)、(6.82±1.07)、(8.40±0.72),t=2.66、15.28、10.58、7.12、2.56,P均〈0.05];埃希菌属含量低于乙状结肠黏膜[(8.50±0.52)lg拷贝/g比(9.26±0.87)lg拷贝/g,t=-4.4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
褚源王巧民
关键词:粪便菌群实时荧光定量PCR
肠易激综合征50例的粪便相关菌群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虽然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其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还会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目前肠道菌群成为IBS研究的热点,人体正常肠道内有500多种细菌,它们在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采用16SrDNA法对IBS患者粪便中的6种菌属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不同亚型IB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差异。
李小萍王巧民褚源宋继中叶飞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功能性胃肠道疾病IBS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
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相关菌群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研究活动期、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标本中梭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含量,探讨肠道膜菌群改变在U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5例UC患者(活动期组20例、缓解期组15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乙状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提取标本细菌DNA,根据细菌的16Sr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活动期组的肠黏膜标本中大肠杆菌含量增加,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梭菌属含量减少(P<0.05),但肠球菌属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缓解期组拟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减少(P<0.05),大肠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含量无明显变化。活动期组患者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1,较对照组降低,而缓解期组与对照组B/E值均>1,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患者结肠黏膜存在明显的菌群变化,以活动期UC更明显,提示肠道菌群改变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褚源王巧民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