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生厅青年基金(Z2009102)
- 作品数:1 被引量:17H指数:1
- 相关作者:覃山羽王东旭梁梓宇姜海行苏思标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青年基金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共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CyclinD1与P27表达调控被引量:17
- 2010年
- 背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但其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不明。目的:探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组在半透膜上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接种肝星状细胞,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对照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换为成纤维细胞;空白组仅行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WST-8法检测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测肝星状细胞CyclinD1和P27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肝星状细胞CyclinD1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共培养24,48,72h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1);共培养72h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可阻滞肝星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换。共培养24h,实验组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下调,至72h时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组(P<0.01);共培养全过程中各组p27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共培养24h时实验组p27蛋白表达较对照组、空白组均显著上调(P<0.01)。结果证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D1表达、上调P27蛋白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实现的。
- 王东旭姜海行苏思标覃山羽梁梓宇
- 关键词:CYCLIND1P27共培养肝星状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