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XB2-02-01-03)

作品数:12 被引量:124H指数:6
相关作者:潘开文李伟王进闯韩春梅李春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土壤
  • 5篇生姜
  • 5篇微生物
  • 3篇水浸
  • 3篇水浸液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酶活性
  • 3篇浸液
  • 3篇根际
  • 3篇根际土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模式
  • 2篇土壤氮
  • 2篇退耕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群落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成都农业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阿坝州科学技...

作者

  • 12篇潘开文
  • 7篇李伟
  • 6篇王进闯
  • 6篇韩春梅
  • 4篇吴宁
  • 4篇叶少平
  • 4篇李春龙
  • 3篇王彦杰
  • 2篇陈其兵
  • 2篇张曼夏
  • 2篇张林
  • 1篇周星梅
  • 1篇张晓鹏
  • 1篇黄容
  • 1篇梁晓兰
  • 1篇公丕民
  • 1篇马玉红
  • 1篇母容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3篇北方园艺
  • 2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和光合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茎和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均显著抑制了生姜幼苗的株高、每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其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而对生姜幼苗每株分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茎水浸液对生姜幼苗的形态指标均显示出最强的抑制作用,叶水浸液次之,根茎水浸液最弱。同时,3种水浸液均随浓度的增加降低了生姜幼苗的光合参数(包括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生姜幼苗形态指标与光合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胞间CO2浓度与每株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每株分枝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外,生姜幼苗叶片各光合参数与所测定的形态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生姜水浸液幼苗光合作用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栽培模式生姜
NH4^+ -N和NO3^- -N肥对大棚黄瓜根际土线虫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两种形态氮肥,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对大棚黄瓜整个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NO3--N和NH4+-N抑制了土壤线虫总量。在黄瓜各生长阶段,土壤线虫总量在NO3--N和NH4+-N处理下,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形态氮肥处理后,垫刃属和伪垫刃属仍为优势属,而小杆科从常见科变为优势科,其平均相对丰度为NO3--N处理高于NH4+-N处理。土壤线虫群落中各营养类群较稳定,但植物寄生线虫与非植物寄生线虫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相反。NO3--N和NH4+-N处理后,植物寄生线虫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由高到低;非植物寄生线虫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则都是由低到高。在度量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的指标中,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形态氮肥的施用对大棚黄瓜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与NH4+-N处理相比,NO3--N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线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公丕民潘开文王进闯王彦杰韩春梅马玉红
关键词:线虫群落组成多样性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大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大田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姜单作相比,所有间作系统均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作模式下生姜的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均高于生姜单作(如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同时间作较单作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并且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如土壤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栽培模式生姜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成都市退耕还竹地不同坡位凋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麻竹林地坡中、下部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性,以及土壤的持水能力都显著高于坡上部,同时,3个坡位的土壤持水能力总体显著高于农耕地。因此,麻竹作为主要造林竹种,生态效益显著,在水源涵养功能方面起着良好的作用,在营林时需考虑坡位的立地条件或加强管护力度,以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科曾小毕李智彪张曼夏李伟王彦杰张林潘开文
关键词:麻竹凋落物土壤持水特性
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对土壤氮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对土壤氮素、与氮素转化相关的微生物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0-4mol/L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使土壤铵态氮降低了11.18%和10.87%,硝态氮降低了6.33%和3.95%;10-3mol/L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分别使可溶性有机氮降低了6.59%、10.16%和10.39%。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抑制了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削弱了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10-4mol/L混合液降低了26.04%的氨化细菌、30.79%的硝化细菌和16.74%的反硝化细菌。10-3mol/L阿魏酸减少了3.33%的土壤脲酶和20.87%的蛋白酶活性;10-3 mol/L对羟基苯甲酸降低了土壤脲酶6.63%,蛋白酶22.94%;10-3 mol/L混合液减少了土壤脲酶7.47%和蛋白酶23.79%。混合液对土壤氮素转化的抑制作用最强,表明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存在协同作用。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及其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
母容潘开文王进闯陈其兵
关键词: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
栲-木荷林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用网袋法在20℃条件下将润楠、栲、木荷凋落叶及其混合物(润楠+栲、润楠+木荷、栲+木荷、润楠+栲+木荷)进行室内培养,测定在培养第14、42和84天时凋落叶残留率及其培养下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培养到14d,润楠+栲、栲+木荷、润楠+栲+木荷混合凋落叶显著提高了土壤TOC;润楠、栲、木荷、润楠+栲凋落叶显著抑制了土壤DOC;润楠+栲+木荷凋落叶显著增加了土壤MBC,润楠+栲和润楠+木荷凋落叶显著降低了土壤MBC。在培养到42d,仅润楠+木荷、栲+木荷混合凋落叶显著提高了土壤TOC和DOC;仅润楠+栲、润楠+木荷和润楠凋落叶显著减少了土壤MBC。在培养到84天,所有凋落叶都对土壤TOC与DOC无显著影响,栲+木荷、润楠+栲+木荷、木荷、润楠+栲凋落叶显著增加了土壤MBC,栲凋落叶显著减少了土壤MBC;凋落叶分解快慢为栲+木荷>木荷>润楠+栲+木荷>润楠+栲>栲>润楠+木荷>润楠。凋落叶分解率和土壤TOC、DOC及MBC在不同培养时期,具有不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凋落叶种类和混合对凋落叶分解以及对土壤TOC、DOC和MBC的影响效应包括促进、抑制和无显著影响,这种效应与凋落叶的质量及其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有关。
张晓鹏潘开文王进闯陈其兵
关键词:分解率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以生姜为材料,研究生姜不同部位(根茎、茎和叶)、不同浓度(10、20、40、80 g/L)的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HPLC定量分析了生姜各部位水浸液中所含酚酸类(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和阿魏酸)、香豆素类(伞花内脂和7-甲氧基香豆素)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生姜水浸液对所测6种土壤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在10 g/L时就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并且所有酶均有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相同部位的水浸液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而放线菌的数量呈减少趋势;3种生姜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加剧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根茎水浸液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均显示出低浓度提高其含量而高浓度降低其含量的趋势,而茎和叶水浸液则随着浓度的增加均降低了其含量。生姜水浸液中主要化感成分包括:根茎水浸液主要是丁香酸和伞花内脂;茎水浸液主要是阿魏酸,且其含量最高为73.4 ug/g;叶水浸液除了阿魏酸,其他6种物质均被检测出,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丁香酸、伞花内脂和香豆酸。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化感作用生姜土壤酶
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本文以生姜为材料,研究生姜不同部位(根茎、茎和叶)、不同浓度(10、20、40和80g/L)的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HPLC定量分析了生姜各部位水浸液中所含酚酸类(香草...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化感作用生姜土壤酶
文献传递
成都市退耕还林地主要造林树(竹)种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成都市退耕还巨桉和麻竹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这两种退耕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用巨桉和麻竹作退耕还林树种明显降低了退耕地土壤容重,增加了退耕地土壤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巨桉和麻竹之间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差异不显著。因此,就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效果而言,巨桉和麻竹均是较好的退耕还林树(竹)种,明显改善了退耕地的渗透性和透气性,提高了土壤保持水分与涵养水源的能力。
李非非李智彪曾小毕张曼夏李伟王彦杰张林欧杏潘开文
关键词:退耕还林巨桉麻竹容重持水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