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1301110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董丽芳王永杰赵龙虎张新普张超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河北省光电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9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6篇阻挡放电
  • 16篇介质
  • 16篇介质阻挡
  • 16篇介质阻挡放电
  • 7篇光谱
  • 7篇斑图
  • 5篇放电
  • 4篇沿面放电
  • 4篇振动温度
  • 4篇光谱研究
  • 4篇分子振动温度
  • 3篇等离子体
  • 2篇电子激发
  • 2篇电子激发温度
  • 2篇电子密度
  • 2篇展宽
  • 2篇四边形
  • 2篇谱线
  • 2篇谱线展宽
  • 2篇六边形斑图

机构

  • 16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北省光电信...
  • 1篇滨州学院

作者

  • 16篇董丽芳
  • 6篇赵龙虎
  • 5篇王永杰
  • 4篇张超
  • 4篇张新普
  • 3篇朱平
  • 3篇杨京
  • 3篇申中凯
  • 2篇刘伟波
  • 2篇范伟丽
  • 2篇李媛媛
  • 2篇仝国良
  • 2篇闫冬梅
  • 2篇张玉
  • 1篇肖红
  • 1篇陈俊英
  • 1篇宋倩
  • 1篇嵇亚飞
  • 1篇李树峰
  • 1篇岳晗

传媒

  • 9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物理学报
  • 2篇高电压技术

年份

  • 4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时空结构的四边形放电斑图等离子体参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时空结构四边形斑图的等离子体参量。实验发现,在低气压区和高气压区,四边形斑图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结构。利用N2分子第二正带系的六条谱线强度计算了分子振动温度;利用第一负带系N+2(391.4nm)与第二正带系N2(394.1nm)谱线强度比,研究了电子能量的变化;利用Ar原子696.54nm谱线的展宽和频移来反映电子密度;利用Ar原子特征谱线强度比法计算了电子激发温度。结果表明:低气压区四边形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平均能量均大于高气压区四边形斑图,而电子密度小于高气压区四边形的电子密度。
王永杰董丽芳赵龙虎刘伟波张新普张超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超四边形斑图的等离子体参量被引量:11
2012年
本工作利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采用发射光谱方法,在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研究了由不同空间尺度微放电通道构成的超四边形斑图的等离子体参量.实验发现直径较大的微放电通道(大点)和直径较小的微放电通道(小点)亮度不同.采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谱线计算了分子振动温度,利用谱线强度比方法得到了电子激发温度,用氩原子696.54nm谱线的Stark展宽估算了电子密度.结果显示小点的电子密度和分子振动温度均高于大点,而电子激发温度低于大点.这说明稳定超四边形斑图中不同尺度微放电的等离子体状态不同.
陈俊英董丽芳李媛媛宋倩嵇亚飞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复杂结构自组织等离子体光子晶体光谱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气体放电中产生了一种由放电丝自组织形成的复杂结构等离子体光子晶体。该晶体结构由许多四边形的晶胞组成,每个晶胞包括大点、两种不同的小点和线,分别对应粗等离子体柱、两种细等离子体柱和等离子体片。采用发射光谱法,对不同位置处的等离子体状态进行了研究,对比了其电子密度和分子振动温度。具体方法是通过氩原子696.54nm(2P2→1S5)的发射谱线测量谱线展宽进而对比电子密度,通过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分子振动温度。结果发现:四种不同位置的等离子体具有不同的电子密度和分子振动温度,即它们各自处于不同的等离子体态。电子密度按照降序排列顺序依次为:中心粗等离子体柱四周的细等离子体柱、粗等离子体柱、边缘处的等离子体片、等离子体片交叉点处的细等离子体柱;分子振动温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子密度相反。由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不同,对光的折射率也不同,因此在该晶体结构中,粗等离子体柱、两种细等离子体柱以及等离子体片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它们和周围未放电的区域自组织形成具有五种折射率的复杂结构等离子体光子晶体。该等离子体光子晶体易于产生,具有结构多样、分析简单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伟波董丽芳赵龙虎王永杰张新普
关键词:等离子体光子晶体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
介质阻挡放电白眼六边形斑图等离子体温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不同氩气含量的气体放电中,首次观察到了白眼六边形斑图,此斑图的白眼晶胞都是由点、环和晕三层结构组成的,且其放电稳定性和持续性极好。从照片中可以观察到这三种结构有明显的亮度差异,说明白眼晶胞中点、环和晕可能处于不同的等离子体状态,同时在不同氩气含量下,白眼晶胞的颜色和亮度都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白眼晶胞的等离子体状态也有所不同。由于此次研究的白眼六边形斑图是在较低的电压下得到的,使得水电极的温度没有升高且放电现象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长时间的放电没有影响该斑图的等离子体状态。为此,本小组采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此斑图的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两种等离子体参数: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氩气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了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分子振动温度;实验采集了ArⅠ(2P2→1S5)的发射谱线,通过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谱线展宽随氩气含量的变化,来反映白眼晶胞的三层结构的电子密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同一氩气含量条件下,白眼晶胞中点、环和晕的分子振动温度从大到小为:晕、环、点,而电子密度从大到小为:点、环、晕;随着氩气含量从70%增大到90%,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及电子密度均增加;环的分子振动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其电子密度减小;晕的分子振动温度及电子密度均减小。实验结果说明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等离子体状态不同。本工作结果,对于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中具有多层结构的自组织斑图有重要意义。
赵杨董丽芳付宏艳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分子振动温度谱线展宽电子密度
介质阻挡放电中单个新型放电丝放电特征和光谱测量
2015年
在放电间隙较大(d=3.8mm)的介质阻挡放电(DBD)中,通过减小放电区域(S=1cm×1cm),首次观察到了单个新型放电丝。与其他实验小组所观察到的单个放电丝相比,该单个新型放电丝由体放电(VD)和沿面放电(SD)二部分构成,其放电稳定性和持续性极好。利用高速照相机和光谱仪,研究了单个新型放电丝在外加电压半周期单次放电中的放电特征和单个新型放电丝侧面放电柱不同位置的等离子体状态。在高速照相机不同曝光时间条件下拍摄得到了单个新型放电丝端面和侧面放电的瞬时照片,并对其外加电压半周期单次放电的放电特征与辉光放电进行了对比。利用发射光谱法,采集了单个新型放电丝侧面放电柱不同位置的氩原子763.26nm(2P6→1S5)和772.13nm(2P2→1S3)发射谱线,并通过两条谱线强度比法,估算出了相应的电子激发温度。实验结果得出:单个新型放电丝由体放电和沿面放电构成,且沿面放电在体放电四周呈枝状扩散;单个新型放电丝在外加电压半周期单次放电中与辉光放电特征相似,且在阴极呈现出漏斗状放电;氩原子谱线强度及其相应的电子激发温度从极板两端到中间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单个新型放电丝侧面放电柱不同位置的等离子体状态不同。
赵龙虎潘宇扬董丽芳高烨楠王永杰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沿面放电电子激发温度
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相邻沿面放电之间的相互影响
采用Matlab二维模拟,对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放电图像的电场和电势分布进行模拟,并首次对相邻两沿面放电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空气-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区域内放电丝的数量从四个增加到五个,放电丝周围的沿...
张浩董丽芳赵龙虎王谦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沿面放电
文献传递
介质阻挡放电旋转同心圆环研究
采用高速录像机短曝光拍照、发射光谱及理论模拟,首次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中旋转同心圆环斑图。该斑图由中心点、内圈圆环点和外圈圆环点组成。实验发现:内外圈圆环上的点(放电丝)均旋转,且具有不同的速度,并且随着压强的升高,旋...
杨京董丽芳朱平冯建宇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密度沿面放电
文献传递
介质阻挡放电中体放电和沿面放电的光谱线形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在放电间隙较大的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高速照相机,同时观察到了体放电(VD)和沿面放电(SD)。采用光谱法,研究了VD和SD的光谱线形随放电参数的变化。在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测量了VD和SD的ArⅠ(2P2→1S5)谱线展宽和频移随气压及放电间隙的变化。结果发现:SD的展宽和频移均比VD的大,说明SD的电子密度高于VD的电子密度;随着压强从40kPa增大到60kPa,VD和SD的谱线展宽及频移均增加,表明它们的电子密度均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着d值从3.8mm增大到4.4mm,VD和SD的谱线展宽也增加,反映它们的电子密度均随d值的增大而增加。
董丽芳赵龙虎王永杰高烨楠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沿面放电谱线展宽
介质阻挡放电蜂窝斑图形成过程的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氩气/空气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蜂窝斑图形成过程中等离子体参量的变化。实验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放电经历六边形点阵斑图及疏密点同心圆环斑图后,形成了蜂窝斑图。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_u→B^3Π_g)的发射谱线、氩原子763.26 nm(2P_6→1S_5)与772.13 nm(2P_2→1S_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和氩原子696.57 nm(2P_2→1 S_5)谱线的展宽,分别研究了上述三种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结果发现:蜂窝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激发温度均高于六边形点阵斑图相应的温度,但其电子密度却比后者的电子密度低。实验还通过电容法,测量了放电斑图的放电功率,发现蜂窝斑图的放电功率远远高于六边形点阵斑图的放电功率。工作结果对于研究介质阻挡放电自组织斑图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董丽芳朱平杨京张玉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斑图放电功率
介质阻挡放电丝结构转变中的缺陷研究
2011年
在介质阻挡放电中,对放电丝结构从四边形向四边形格子态结构转变中的缺陷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四边形向四边形格子态结构的转化中,存在两种缺陷:角缺陷及错位缺陷.为了研究缺陷的形成机理,实验测量了四边形格子态结构中不同放电丝的发光信号,结果发现八边形晶胞的中心放电丝发光强度强于边缘放电丝发光强度.通过引入准势场,研究了放电丝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放电丝结构转变的影响,并由此分析了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董丽芳李树峰范伟丽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