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2012-CXB-32)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健李艺敏何剑全王潇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破骨
  • 2篇细胞影响
  • 2篇骨细胞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巴戟天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行为转变理论
  • 1篇血清
  • 1篇原癌基因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破骨细胞
  • 1篇破骨样细胞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转染
  • 1篇细胞核
  • 1篇细胞核因子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陈健
  • 2篇李艺敏
  • 1篇何剑全
  • 1篇王潇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巴戟天含药血清对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原癌基因、核心结合因子1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巴戟天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原癌基因(C-FOS)、核心结合因子(Cbfa)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24 h内新生SD乳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采用5周龄SD大鼠双侧股骨、胫骨的骨髓基质细胞,加入集落细胞刺激因子(M-CSF)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培养破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电镜扫描等鉴定破骨细胞,体外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设置低、中、高三种浓度巴戟天含药血清组和不含药血清组,干预3 d后提取各组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C-FOS、Cbfa1 mRNA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巴戟天含药大鼠血清对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C-FOS有抑制作用,对Cbfa1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含药血清组两者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P<0.000 1)。结论巴戟天含药血清可抑制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C-FOS的表达,促进Cbfa1 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骨吸收活性,促进骨形成。
李艺敏陈健何剑全张永晟
关键词:巴戟天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骨肿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骨肿瘤患者希望水平、应对模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收治的70例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于患者出院时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分比较,采用医学应对方式调查表(MCMQ)对患者应对模式进行评分调查,采用卡氏评分量表(KP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CMQ等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面对"患者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患者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肿瘤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善患者应对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艳新陈建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骨肿瘤生活质量
巴戟天对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文章旨在阐明巴戟天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为巴戟天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采用收集巴戟天提取成分对体外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认识巴戟天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得出结果和结论:巴戟天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抑制其凋亡的作用,并促进骨钙素和Cbfα1的分泌,并且巴戟天具有影响成骨细胞活性的微量元素。
洪懿燚陈健
关键词:巴戟天骨质疏松成骨细胞
慢病毒转染大鼠破骨样细胞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大鼠破骨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成破骨样细胞(OLC)后,将其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对照慢病毒进行转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感染复数(MOI)时慢病毒转染OLC的荧光率,并用TRAP染色鉴定OLC。选择最适宜的MOI并加入不同干预进行对照,分为OLC对照组、NFAT2抑制剂(VIVIT)组、NFAT2iRNA慢病毒组、对照病毒组,用RT-PCR进行基因验证。结果对照病毒转染后,OLC随着MOI值的升高,荧光转染率增加;MOI=15时荧光数最多(41.00±9.19)个/视野。不同干预后,NFAT2抑制剂组和NFAT2iRNA慢病毒组的NFAT2的基因表达明显低于OLC对照组和对照病毒组(P<0.05)。结论慢病毒可转染大鼠破骨样细胞,并在一定范围内随MOI升高转染率增高。
傅继凡陈健
关键词:慢病毒破骨样细胞
运用高通量RNA测序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6例符合要求的绝经后病人,3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实验组,3例非骨质疏松者为对照组。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适量,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Nanodrop分光光度计及琼脂糖电泳对RNA进行质检,构建RNA文库。用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且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差异分析P<0.05阈值筛选两组的差异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显示,大多集中在与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上,如防御反应(IL-15,IL-1 RAP,TNFAIP6,TNFRSF4,IL-2RA,IL-8等),免疫反应(CD8A,CD8B,IL-15,TNFRSF13C CD79B,CD14等),炎症反应(IL-15,CD24,TLR10,TNFAIP6等),白细胞活化(IL-8,CD8A,CD8B等)和淋巴细胞活化(CD3G,CD8A,CD8B,THEMIS,KIR2DS4,KIR3DL1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陶有娣王潇陈健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免疫功能
脉冲电磁场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脉冲电磁场(PEMFs)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物理疗法,对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治疗作用。1978年Martin等发现PEMFs对骨质疏松的效应。1989年Bassett也提出PEMFs可能对骨质疏松产生治疗作用。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PEMFs也被证实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脊柱以及膝部的骨矿密度。PEMFs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在临床上(尤其是康复科)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PEMFs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还有很多疑惑,其复杂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本文就PEMFs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生物学影响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旨在为PEMFs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李艺敏陈健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