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506)
- 作品数:122 被引量:2,330H指数:23
- 相关作者:李培军孙铁珩孙丽娜巩宗强刘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39
- 2007年
-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土壤污染的高效性,近几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原理及近几年来其在重金属修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相对于其它修复技术的优势,并指出了电动修复技术中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探讨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可行性。电动技术能够强化土壤物质的传质过程,能够高效、快速定向迁移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达到去除的目的;同时电动技术可以与其它修复技术结合发展出系列组合修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单一电动到复合电动是今后电动力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对污染物质复合电动力学效应下的迁移机理及模型、不同土壤性质(组分、酸碱性等)对于污染物质去除效率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 王慧马建伟范向宇罗启仕
- 关键词:重金属电动力学原位土壤修复
- 微波和催化剂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微波频率2 450 MHz、额定微波输出功率400 W、压力0.2 MPa条件下,分别添加催化剂活性炭C、Fe_3O_4和TiO_2,去除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结果表明,添加3种催化剂后,微波作用下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Fe_3O_4和C加入量为0.2%时,石油烃去除效果最好;TiO_2加入量为0.5%时,石油烃具有最佳去除效果。TiO_2作催化剂时的最佳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C和Fe_3O_4为7 min。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石油烃去除的重要因子,土壤含水量为16%~20%时,石油烃去除效果最好。TiO_2作催化剂、微波辐射7min、土壤含水量16%时,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4.5%。微波加热和催化剂联合作用可增强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对石油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作用,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 吴丹李法云谯兴国张营李霞马溪平
-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波催化剂污染土壤石油烃
- 2,4,6-三氯苯酚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及其氧化应激被引量:13
- 2007年
-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的方法,研究了鲫鱼腹腔注射2,4,6-三氯苯酚(2,4,6-TCP)不同时间(4、8、12、24、72h)后其肝脏自由基强度的变化、氧化应激反应及其损伤机理.结果表明:2,4,6-TCP极显著促进了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鲫鱼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受到显著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增加.
- 纪靓靓李法云罗义马溪平陈忠林
- 关键词:自由基鲫鱼氧化应激电子顺磁共振
-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及其动力学被引量:84
- 2007年
-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浓度、pH、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测定了EDTA处理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EDTA溶液在浓度为0.1mol.L-1、pH7、淋洗时间1d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Cd89.14%、Pb34.78%、Cu14.96%、Zn45.14%.模型拟合结果表明,Cd的质量转移系数最大,其次是Zn、Pb和Cu.说明在土壤淋洗过程中,Cd和Zn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Pb和Cu.形态分级结果表明,EDTA能有效地去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而对有机态和残余态部分重金属作用效果不明显.
- 可欣李培军张昀孙铁珩
-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淋洗乙二胺四乙酸
-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根-土界面微生物特征被引量:17
- 2007年
- 选取沈抚灌区的主要修复植物蓖麻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蓖麻根区土壤、根际土壤、根面、根内4个层面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优势菌种的生理生化特征,及细菌菌株生长营养类型,揭示了根-土界面微生物区系特征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关系.结果发现:修复植物根-土界面上,细菌数量为根际>根面>根内,真菌数量为根内>根面>根际,根面细菌与真菌数量均处于根际与根内区域微生物数量之间;修复植物蓖麻根面区域优势细菌种类最多,根内区域优势真菌种类最多;根际与根内的优势细菌具有较强的降解大分子物质的能力;根面细菌在营养需求分类上可归为氨基酸需求菌群.
- 蔺昕李培军孙铁珩李晓军孙丽娜
- 关键词:污染土壤根际微生物特征植物修复
- 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7年
-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重金属Hg对不同土样脲酶、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g可显著地抑制土壤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但不同土样Hg对两种酶活性的抑制程度有很大差别.HgCl2浓度与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均可用对数方程很好地描述(P<0.05).4个土样的脲酶ED50(生态剂量)分别为87.99、5.47、24.05和19.88mg.kg-1;转化酶的ED50分别为76.68、727.49、236.52和316.59mg.kg-1.脲酶对Hg污染比转化酶敏感;有机质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除连续2年施用大量有机肥的草甸棕壤土样中Hg对中性磷酸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外(P<0.05),其它土样无显著变化,表明中性磷酸酶活性对Hg污染反应不敏感.
- 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陈苏
- 关键词:汞土壤脲酶转化酶
- 共基质对10株细菌降解芘的作用被引量:9
- 2007年
- 从石油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10株细菌(SB01-SB10),研究了有(或无)共基质(葡萄糖Glu,或菲PHE)对细菌降解芘(PYR)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PYR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时(MS1),SB01的PYR降解率最高,5d可降解30.4%;以Glu为共代谢基质时(MS2),SB09的PYR降解率最高,可达37.7%;以PHE为共代谢基质时(MS3),SB10的PYR降解率为50.2%.Glu抑制SB01、SB03对PYR的降解,对SB01抑制作用最明显,使SB01的PYR降解率降低7.9%;Glu对SB02、SB07、SB08、SB10降解率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PHE对细菌降解PYR均有促进作用,对SB10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使其降解率提高29.8%.Glu与PHE对SB04和SB09降解PYR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而对其它各菌株而言,PHE对PYR降解的促进作用大于Glu.
- 苏丹李培军王鑫
- 关键词:菌株葡萄糖共基质
- 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被引量:22
- 2006年
- 采用化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固定化包埋,通过对3株菌的单独固定及混合固定后来降解有机污染土壤中的芘及苯并(α)芘.实验结果显示,微生物经过固定后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游离菌,同时混合固定菌的降解效率普遍高于单菌固定的降解效率,在96h时芽孢杆菌(Bacillussp.)2号和动胶杆菌(Zoogloeasp.)9号混合固定菌降解效果相对较高,对芘和苯并(α)芘的降解率为61.8%和34.9%.通过不同的采样时间还可以看出,芘的降解速率要快于苯并(α)芘,这是因为芘的苯环数量少.
- 王新李培军宋守志V.A.Verkhozina
-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土壤降解
- 纳米TiO2催化下表层土壤中BaP的紫外光降解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光解试验,研究了紫外照射与纳米TiO2联合作用下,土壤表层中苯并[a]芘(BaP)的降解动力学;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浓度、土壤pH、腐植酸和光质对BaP的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BaP的光催化降解表现为准一级动力学。催化剂TiO2可以明显地促进土壤中BaP的光降解,较少量的催化剂(0.5%)使光解的半衰期从363.22h减少到103.26h。H+和OH-离子对BaP的催化光解起促进作用,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BaP光催化降解高于中性土壤,酸性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最快。腐殖质吸收紫外光照射时,产生的活性氧中间产物能够攻击BaP,添加腐植酸能增加土壤表层中BaP的光催化降解。BaP的光解半衰期从无外加腐植酸的89.34h,减少到添加浓度分别为5、10、20和40mg·kg-1的29.37、32.69、35.73和38.51h。BaP的催化降解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在波长254、310和365nm下,BaP降解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078h-1、0.0061h-1和0.005h-1。
- 张利红李培军李雪梅陈忠林
- 关键词:表层土壤纳米TIO2BAP紫外光降解动力学
- 酶在土壤农药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05年
- 利用酶来修复污染土壤,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从农药的危害、土壤污染修复的酶种类、酶生物修复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固定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展示酶修复土壤污染具有高效、安全、低成本和对环境因素不敏感等更易在实际中应用推广的优势,进一步归纳提出了土壤酶生物修复需加以解决的问题,为酶修复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
- 王聪颖和文祥何敏超王娟闵红
- 关键词:农药污染土壤酶生物修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