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美铝基金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雪华靳强邱志彭羽张爽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覆被变化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针阔叶混交林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中段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类型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影响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小流域
  • 1篇开矿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刘雪华
  • 2篇靳强
  • 2篇邱志
  • 1篇段飞舟
  • 1篇张爽
  • 1篇姜炎彬
  • 1篇彭羽
  • 1篇邵小明

传媒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小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遥感和GIS技术被用于检测白家湾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并评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白家湾河流域地表温度的影响。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和ETM+影像被用于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并对矿点增长及相关的植被覆盖减少情况进行量化。采用Landsat数据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表明:(1)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上地表温度具有差异;(2)由于不同时期不同人为干扰造成的影响不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不同。(3)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平均地表温度和NDVI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各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上的平均地表温度和NDVI都呈现负相关性,但一些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NDVI的相关性高于平均水平。(4)植被覆盖情况越好,对稳定地表温度所起的作用越大。
刘雪华邱志
关键词:地表温度LANDSAT
秦岭中段南坡NDVI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以秦岭的佛坪和观音山2个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88年和1997年的TM影像、野外调查样点以及高程和坡向空间数据,通过生成生境类型图和计算NDVI,从3个尺度上分析生境质量变化和NDVI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即整个区域尺度,保护区尺度以及生境类型尺度.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导致生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个区域的NDVI曲线有所偏移,但其形状特征保持不变,表明生境类型稳定;②2个保护区的NDVI曲线的峰值变化截然相反,但整体NDVI值都减小,生境质量变化较大;③在8个生境类型中,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和草灌的NDVI有较明显的下降,生境质量变化较大;针叶林、竹林、农田和居民点、水域以及裸地和岩石的NDVI基本保持不变,生境质量稳定.
刘雪华靳强
关键词:生境类型NDVI自然保护区中段针阔叶混交林
开矿对四川马边白家湾河流域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2012年
开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并使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以零星矿井式开采的四川马边白家湾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群落调查,采用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结合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排序和多元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了开矿对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开矿干扰减弱,植物群落分为明显的四个群丛,依次由草本向灌木、乔木顺序演替;(2)开矿干扰与DCCA轴紧密相关,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素,导致乔木层盖度变化且对多样性有直接影响;(3)群落间相似性与开矿干扰负相关,而物种替代速率与开矿干扰呈U型关系。
刘雪华邱志姜炎彬邵小明
关键词:开矿植物多样性
基于综合生态损失度的顺义区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0
2008年
生态风险评价广泛应用于区域的生态影响评价,通过风险源、受体和暴露分析,来确定生态风险等级。该文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从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入手,计算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指数、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根据不同种类和级别生态风险源的综合风险权重,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形成了3146个生态风险小区。结果部分确定了3个生态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布、风险特点以及管理对策,从而使生态风险评价过程更为完善。
彭羽刘雪华张爽靳强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基于最大似然法的监督分类方法对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1988年和2001年两期Landsate5-TM影像进行解译,利用单项土地利用动态指数(LUDI)、双向土地利用动态指数(K_i)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C_(r×y))等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解译结果,得到马边县13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及转移特征,并对可能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显示:①次生林面积增加,针叶林面积有所下降,灌草地被农田大量取代;②城镇及居民点和次生林的动态最为活跃,转入面积明显高于转出面积;③中山区和亚高山区林地构成发生变化,高山草甸面积有所萎缩,河谷区的阔叶林带被次生林大量取代,低山河谷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表明,13年间马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动态高、转换活跃、空间性强以及人为活动干扰影响明显等特点。其中,低山丘陵区的灌草坡大量被农地替代、中山区和亚高山区次生林面积扩大应该作为生态退化的信号加以重视。另外,气候变化对马边森林植被演替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在今后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段飞舟刘雪华
关键词:生态影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