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06)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其林文美莲王爱英胡爱萍更多>>
- 相关机构:铜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T·S·艾略特新批评文学观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T.S.艾略特新批评是对传统批评的反驳,将文学批评从作者引向文本;艾略特新批评主要观点是“非个性化”和“意象表现”;以诗歌与文论为新批评拓荒,为现代诗歌拓荒,从而成为新批评奠基人、现代诗歌先驱。
- 王爱英
- 关键词:T·S·艾略特文学观非个性化意象表现
- 《四个四重奏》音乐结构解读
- 2006年
- 英美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代表作《四个四重奏》以严谨对应的音乐结构彰显了他溶哲学、宗教、历史、语言、文化、音乐于一炉的深刻诗思,铸生与死、苦与乐、现在与永恒等二元对立的经验于一体的博大情怀。诗人将四个意义非凡的历史性的地点与四个季节同构成宇宙万物的四大元素(空气、土、水和火)相对应,描写了物质世界与他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之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生与死的意义。本文从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入手,着力探讨《四个四重奏》的音乐结构特征,以欣赏它的艺术魅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 胡爱萍
- 关键词:《四个四重奏》音乐结构奏鸣曲时间主题悖论意象
- 《荒原》和《四个四重奏》的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从神话学与神学的运用、非个性化与个性化的语言以及意象性结构与音乐性结构等三个方面对T.S.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进行对照分析,从中进一步了解艾略特皈依宗教前后两个时期在诗歌创作的风格和理念上的变化。
- 文美莲胡其林
- 以其人之论,解其作品涵义之谜——探讨《荒原》中的客观对应物被引量:3
- 2006年
- 评论界对《荒原》的文本解读方式很多,提出的见解也存在诸多分歧。为深入理解作品的真正涵义,应该将作家的文论同他的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也就是从艾略特本人的文学批评理论出发,尽可能准确地诠释作品中的“客观对应物”。
- 胡其林文美莲
- 关键词:《荒原》客观对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