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2-30)

作品数:25 被引量:160H指数:9
相关作者:穆培源徐红军桑伟庄丽王亮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小麦
  • 12篇新疆小麦
  • 12篇小麦品种
  • 9篇新疆小麦品种
  • 6篇等位
  • 6篇等位变异
  • 6篇性状
  • 6篇基因
  • 5篇冬小麦
  • 5篇新疆拉面
  • 5篇品质性状
  • 4篇普通小麦
  • 4篇基因等位变异
  • 3篇新疆冬小麦
  • 3篇籽粒
  • 3篇磨粉
  • 3篇磨粉品质
  • 3篇分子检测
  • 3篇春小麦
  • 3篇春小麦品种

机构

  • 22篇新疆农垦科学...
  • 19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2篇穆培源
  • 19篇徐红军
  • 19篇桑伟
  • 18篇庄丽
  • 17篇王亮
  • 15篇聂迎彬
  • 13篇邹波
  • 10篇韩新年
  • 5篇崔凤娟
  • 4篇何中虎
  • 4篇于芳祥
  • 4篇夏先春
  • 3篇樊哲儒
  • 2篇李剑峰
  • 2篇王岩军
  • 2篇张跃强
  • 2篇陈锋
  • 2篇刘丽
  • 1篇冯毅
  • 1篇吴振录

传媒

  • 16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药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与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系)产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鉴定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潜力与适应性,比较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与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引进国内冬小麦品种33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7份,采用间比法试验设计,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的分析。【结果】(1)参试品种较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增产的有35个,其中增产25%以上的引进品种有5个,分别是Y119、邯5316、观35、衡5229和济麦22号;河北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产量为528.04 kg/667 m2,穗数为37.50×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5.10粒,千粒重为43.90 g;山东品种平均产量居第二,产量为513.11 kg/667 m2,穗数为40.49×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90粒,千粒重为43.73 g;新疆品种平均产量较低,产量为458.37 kg/667 m2,穗数为40.81×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20粒,千粒重为42.69 g。(2)引进品种中,穗粒数产生正向影响(0.449 7),而穗数(-0.081 1)和千粒重(-0.214)起负作用;新疆品种中,穗数(0.923 8)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0.903 1)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新疆现有主栽品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较少,与国内主要麦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提高穗粒数育种可能是未来提高新疆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聂迎彬穆培源桑伟徐红军庄丽邹波
关键词:新疆小麦国内小麦主栽品种
新疆小麦品种穗发芽Vp-1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给新疆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品种资源,利用Vp-1基因的功能标记Vp1 B3检测了252份新疆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中Vp-1 Ba(感穗发芽)、Vp-1 Bb(抗穗发芽)和Vp-1 Bc(抗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4.8%、3.2%和42.0%,以Vp-1 Ba基因型为主。其中,冬小麦中抗、感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9.2%和60.8%,以感穗发芽基因型为主;而春小麦中抗、感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5.3%和44.7%,抗穗发芽基因型频率较高。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中Vp-1 Ba、Vp-1 Bb和Vp-1 B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80.4%、0.0%和19.6%,39.5%、2.6%和57.9%,54.6%、4.6%和40.8%,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都以感穗发芽基因型为主。本研究结果还表明,STS标记Vp1 B3检测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将其与整穗发芽法和发芽指数法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选择效率。
王亮穆培源徐红军庄丽桑伟邹波
关键词:普通小麦穗发芽
和面仪在新疆拉面加工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为探讨和面仪在新疆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品质评价中的作用,2007-2008年选用28个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和面仪参数与粉质仪参数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粉质仪与和面仪参数关系密切,除吸水率、峰值高度外,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两种仪器测定面团特性的效果基本相同。和面仪参数峰值时间、8分钟宽度、8分钟面积与粉质仪稳定时间的对应关系最好,其次是峰值宽度,峰值高度与稳定时间的对应关系最差。和面仪、粉质仪参数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关系密切,其中和面仪的峰值时间(r=0.634)、峰值宽度(r=0.399)、8分钟宽度(r=0.603)和8分钟面积(r=0.732)以及粉质仪的形成时间(r=0.497)、稳定时间(r=0.589)、评价值(r=0.582)等参数与新疆拉面感官评价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和面仪参数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指标显著的个数要明显多于粉质仪参数,说明和面仪参数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关系更为密切,和面仪完全可以在优质新疆拉面品种选育工作中用于面团特性的评价和加工品质特性的预测。
穆培源桑伟徐红军庄丽王亮聂迎彬崔凤娟邹波
关键词:小麦新疆拉面粉质仪
三种杀菌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效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3种杀菌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腥黑穗病,通过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施药后3种杀菌剂对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在73.81%~92.07%之间,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药剂拌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腥黑穗病蔓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常晓春雷斌李勤忠程光伦樊哲儒
关键词:悬浮种衣剂杀菌剂腥黑穗病药效试验
新疆小麦品种Wx基因组成及其淀粉糊化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给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Wx-A1、Wx-B1和Wx-D1位点的3个STS标记(MAG264、BDFL-BRD和MAG269)对250份新疆小麦品种(包括157份冬小麦品种和93份春小麦品种)Wx基因的组成进行了鉴定,同时测试了185份冬、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Wx基因组成比较单一,以野生型(Wx-A1a/Wx-B1a/Wx-D1a)为主,占参试品种总数的84.0%,除了在Wx-B1位点发现亚基缺失的品种(缺失比例为13.6%)外,没有发现其他亚基缺失类型。Wx-B1蛋白亚基缺失比例在冬、春小麦间差异较大,春小麦品种Wx-B1亚基缺失比例(21.5%)要高于冬小麦品种(8.9%);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中Wx-B1亚基缺失比例也各不相同,依次为0%、5.6%和22.6%。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变异范围相当广泛,冬、春小麦品种在峰值黏度、稀澥值和反弹值等主要淀粉指标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特性优于冬小麦品种,并且Wx-B1亚基缺失体淀粉糊化特性的平均表现总体优于非缺失体。本研究所用3个分子标记对小麦基因组DNA扩增的稳定性、重复性较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小麦品种Wx基因组成的鉴定和糯质专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王亮穆培源徐红军庄丽桑伟聂迎彬崔凤娟邹波
关键词:WX基因淀粉糊化特性
新疆冬小麦磨粉品质与面粉及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为给新疆冬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0个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疆冬小麦品种磨粉品质与面粉(团)品质性状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冬小麦品种磨粉品质性状间关系密切,各性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磨粉品质对面粉(团)的主要品质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影响面粉(团)品质性状进而影响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如出粉率、灰分、破损淀粉率通过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延展性、反弹值等品质性状的显著影响进而对新疆拉面表观、适口性、光滑性等产生间接影响。其中,出粉率与拉面的色泽、适口性、光滑性呈显著正相关(r=0.396,0.466,0.475),灰分与适口性、食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364,-0.524),破损淀粉率与适口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a*值与食味呈显著负相关(r=-0.565),而b*值与食味呈显著正相关(r=0.402)。因此,冬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的品质改良中应重视磨粉品质的改良,要注重提高出粉率、降低灰分和破损淀粉率,同时还应改良面粉色泽。对16个适合加工优质新疆拉面的冬小麦品种的磨粉品质性状研究后认为优质新疆拉面的磨粉品质指标为:出粉率≥66.04%,灰分(14%MB)≤0.62%,破损淀粉率≤3.69%,面粉颗粒度≤104.28%,L~*≥90.78,a~*≥-0.81,b~*≤8.54。
桑伟穆培源徐红军庄丽王亮聂迎彬崔凤娟邹波
关键词:冬小麦磨粉品质面粉品质新疆拉面
新疆冬小麦区试新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以2005-2006年度新疆冬麦区域试验15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磨粉品质、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延展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不协调的问题,面团流变学特性需进一步提高。(2)新疆小麦新品系的的灰分含量、沉淀值以及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评价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今后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性状。(3)经综合比较和评价,仅有品种(系)CA02032、00502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桑伟穆培源韩新年聂迎彬徐红军于芳祥王亮庄丽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系
新疆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2
2009年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的功能标记YP7A检测了247份新疆小麦品种(包括农家品种、国内外引进品种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自育品种)Psy-A1等位基因Psy-A1a(高黄色素含量)和Psy-A1b(低黄色素含量)的分布情况,探讨了Psy-A1等位基因与面粉黄色素含量和黄度b*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中Psy-A1a和Psy-A1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91.9%和8.1%,以高黄色素含量的Psy-A1a基因型为主。新疆小麦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Psy-A1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81.3%和95.3%,外来品种的引进和利用对降低新疆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新疆小麦品种面粉黄色素含量和黄度b*值普遍偏高,冬小麦品种面粉黄色素含量及黄度b*值高于春小麦品种。分析表明Psy-A1a和Psy-A1b两种基因型的面粉黄色素含量和黄度b*值平均值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总之,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改良应该以培育低黄色素含量的Psy-A1b基因型为重点,同时可以直接利用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的功能标记YP7A来提高育种效率。
王亮穆培源徐红军庄丽桑伟聂迎彬韩新年邹波
关键词:普通小麦黄色素含量
新疆市售面粉品质性状及其面条、馒头加工品质特性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选取新疆北疆及东疆29份市售面粉样品,对其主要品质性状及面条、馒头加工品质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市售面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等居于中等水平,沉淀值较低,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面粉蛋白质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大多数新疆市售面粉可以制作品质优良的面条和馒头,色泽、弹韧性、粘性和表观等指标间的差异是造成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评价总分差异的主要原因。面粉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和最大拉伸阻力等性状与面条色泽、适口性、食味以及绝大多数馒头感官评价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优质面条和馒头对面粉品质性状的要求基本相似:面粉蛋白质含量≥12.0%、沉淀值≥28.0 mL、形成时间3.6-3.9 min、稳定时间4.5 min、拉伸面积53-54 cm^2,最大拉伸阻力266-270EU,即优质中筋或中筋偏弱筋小麦适于制作优质面条和馒头。
桑伟穆培源庄丽徐红军韩新年王亮于芳祥聂迎彬
关键词:品质性状面条馒头
新疆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布被引量:5
2011年
为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lu-A3、Glu-B3位点上的17个STS标记检测了185份新疆冬、春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以Glu-A3c、Glu-B3a和Glu-B3j亚基为主,其分布频率分别为64.86%、22.70%和17.84%。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在Glu-A3位点上均以Glu-A3c亚基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63.30%和67.11%;在Glu-B3位点上,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分别以Glu-B3j和Glu-B3a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22.02%和26.32%。新疆冬、春小麦农家品种亚基类型较少,冬小麦农家品种仅有5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i为主),春小麦农家品种有10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d为主)。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亚基类型丰富,冬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i为主,分布频率为12.84%和6.42%;春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为主,分布频率为17.11%和6.58%。冬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45.87%和18.35%;春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a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36.84%和18.42%。
聂迎彬穆培源桑伟徐红军庄丽崔凤娟邹波
关键词:小麦等位变异分子检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