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0961)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赖忠平刘向军隆浩欧先交曾兰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嘉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释光测年
  • 4篇光释光
  • 4篇光释光测年
  • 4篇测年
  • 2篇第四纪
  • 2篇晚第四纪
  • 2篇末次冰期
  • 2篇湖面变化
  • 2篇冰川
  • 2篇冰期
  • 2篇冰碛
  • 2篇冰碛物
  • 1篇单片
  • 1篇氧同位素
  • 1篇石英
  • 1篇适应性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盆地东部
  • 1篇青藏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嘉应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作者

  • 6篇赖忠平
  • 3篇刘向军
  • 2篇周尚哲
  • 2篇曾兰华
  • 2篇欧先交
  • 2篇隆浩
  • 1篇樊启顺
  • 1篇张静然
  • 1篇徐孝彬
  • 1篇张茂恒
  • 1篇马玉伟
  • 1篇张志刚
  • 1篇白世彪
  • 1篇许刘兵
  • 1篇孙永娟
  • 1篇王建
  • 1篇张彪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盐湖研究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东部古湖泊高湖面光释光年代学被引量:13
2010年
高湖面是湖泊演化的鼎盛期,指示区域的温暖湿润气候。关于青藏高原湖泊高湖面的年代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要是基于14C测年)认为在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青藏高原普遍存在"大湖期"或"泛湖期",并且其温度和降水可能比全新世还高。另一种观点(主要基于释光、铀系测年等)认为青藏高原湖泊的最高古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之后湖面逐渐下降。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其高湖面年代的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环境演化提供基础资料。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托素湖和尕海湖高出现代湖面的湖相沉积和湖岸砂堤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方法建立其年代序列。根据沉积物沉积特征和光释光年代结果认为,尕海湖和托素湖古高湖面出现在82~73ka、63~55ka、34.4ka和全新世早期。通过与青藏高原及周边湖泊高湖面年代记录对比,认为尕海湖和托素湖的最高湖面主体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之后湖面逐渐下降。
樊启顺赖忠平刘向军孙永娟隆浩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晚第四纪
青海湖晚第四纪湖面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处在亚洲季风和西风带两大气候系统的交汇带,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地区。青海湖地质历史时期的高湖面反映了当时与现代相比更湿润的气候。高湖面的年代及形成机制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高湖面出现的年代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高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三阶段中晚期;而另有学者认为,高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三阶段则没有高湖面。本文简要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湖面变化的研究结果,并应用光释光测年方法测定了青海湖东岸的湖滨和近岸湖相沉积物的年代,讨论了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湖面变化。本文还对青海湖的湖成阶地重新进行了划分,认为青海湖只有两级阶地;一级阶地拔湖~5—12m,形成于氧同位素3阶段早中期(60~40ka)及全新世;二级阶地拔湖~25—65m,形成于氧同位素5阶段。根据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光释光年代,认为青海湖的最高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5阶段,氧同位素3阶段早中期的湖面海拔高度只比全新世适宜期高~5m。全新世最高湖面出现在8~5ka,当时的湖面海拔为~3204m,高出现在湖面~10.6m(2010年3月湖面海拔为3193.4m)。
刘向军赖忠平
关键词:晚第四纪湖面变化光释光测年
青海湖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湖面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泊,处在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汇处,对环境变化敏感,是研究该区域及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地点。前人基于其连续的湖相沉积物的多项环境指标与其四周湖成阶地、古岸堤以及表层所覆盖的风成沉积物的年代学研究,探讨了青海湖晚第四纪以来的湖面变化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由于测年材料和测年方法的不同,对于高湖面出现的年代问题依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根据近年来已发表的测年数据、前人对青海湖湖面升降变化的研究结果和青海湖QH-2000孔介形类壳体δ18O的记录进行综合集成,构建了自14 ka以来的青海湖湖面变化曲线。在约14~12 ka,湖面在海拔约3 206 m,比现代湖面高12.3 m(以2010年3月湖面海拔3 193.4 m为基准);在约12~10 ka,湖面急剧下降到海拔约3 165 m,比现代低28.4 m;在10~9ka,湖面急剧上升到海拔约3 173 m;在9~6 ka,湖面相对稳定在海拔3 213 m;在6~4 ka,发生过一次干旱事件,湖面下降到低于现代湖面;在4~1 ka,湖面相对稳定在海拔3 193.7 m;在1 ka至今,湖面呈持续下降趋势。
马玉伟张静然刘向军赖忠平
关键词:氧同位素末次冰消期湖面变化
青藏高原东部当子沟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光释光测年被引量:9
2013年
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北支雀儿山北麓的当子沟,保留了4组末次冰期冰碛垄,每组冰碛垄由若干道小冰碛垄组成,是末次冰期多次冰川波动的理想地貌证据。为恢复该地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历史,从这4组冰碛垄中采集了7个光释光测年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等效剂量采用单片再生法(SAR)和标准生长曲线法(SGC)进行测试。年代结果显示:第1~3组冰碛垄形成于22.4-16.5 ka BP,属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2),大致与全球末次盛冰期(LGM)相当。第4组冰碛垄形成于MIS-3。MIS-3冰川规模大于MIS-2。第1~3组9道次一级小冰碛垄表明,约在22.4-16.5 ka BP期间当子沟冰川经历了9次小波动。冰川在稍早于22.4 ka BP达到MIS-2的最大范围,此后规模在波动中逐渐萎缩,可能是冰川对MIS-2后期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的响应。最里侧冰碛垄形成于16.5 kaBP,可能标志着该地冰消期的开始。此后,当子沟冰川大幅快速退缩。冰川融水在最里侧冰碛垄里侧低洼谷地汇集并被阻塞形成当子错。
欧先交张彪赖忠平周尚哲曾兰华
关键词:冰川演化光释光测年末次冰期青藏高原东部
稻城冰帽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被引量:9
2012年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年来,随着光释光测年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冰川沉积物的年代测定。本文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冰帽库照日地区系列冰碛垄进行年代测定,试图建立库照日地区冰川事件的年代序列。然而,光释光(OSL)年代结果与先前发表的ESR和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代数据不一致,且个别数据与地貌新老关系不符。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冰碛物样品埋藏前释光信号的部分晒退以及样品提取的石英不纯,可能导致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较大误差和不准确性,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张志刚王建赖忠平徐孝彬白世彪张茂恒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冰川冰碛物
横断山地区末次冰期冰碛物石英光释光测年的适应性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可行性,在横断山脉北部竹庆盆地硬普沟3列侧碛垄上采集了7个样品,提取出38~63μm的石英,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等效剂量(De),并对样品光释光信号的有关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R程序的循环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热转移信号的贡献<4.2%,不会对研究样品的等效剂量测定产生明显影响.剂量恢复实验表明SAR程序能恢复实验室的已知剂量,说明SAR程序适于所研究样品的等效剂量测定.每个样品的等效剂量都大致呈对称分布,表明样品在埋藏前晒退良好.光释光年代结果(15~60ka BP)显示了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并且与地貌关系相符,整体上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欧先交曾兰华隆浩许刘兵周尚哲赖忠平
关键词: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石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