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489)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明周可澄张娟夏坤赵开弘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集胞藻ApcA和CpcA的体内生物重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出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 6803变藻蓝蛋白和藻蓝蛋白α亚基的编码基因apcA和cpcA,将脱辅基蛋白ApcA、CpcA分别与裂合酶CpeS1或CpcE/F以及血红素氧化酶HO1、胆绿素还原酶PcyA在大肠杆菌中共同表达。研究表明:通过大肠杆菌体内重组可以获得具有光学活性的重组色素蛋白PCB-ApcA和PCB-CpcA。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锌电泳均表明,藻蓝胆素与脱辅基蛋白形成了正确的共价连接。由此可知,利用大肠杆菌进行集胞藻藻蓝蛋白和变藻蓝蛋白α亚基的体内生物合成是可实现的。同时还对重组色素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进行了计算。
- 刁红丽周婷赵开弘
- 关键词:集胞藻藻蓝胆素藻蓝蛋白变藻蓝蛋白
- 层理鞭枝藻藻蓝蛋白和藻红蓝蛋白β亚基Cys-155的藻胆色素共价偶联被引量:1
- 2010年
- 层理鞭枝藻(Mastigocladus laminosus PCC7603)藻蓝蛋白β-CPC和藻红蓝蛋白β-PEC中均存在2个藻胆色素结合位点(Cys-84和Cys-155),可与藻蓝胆素(简称PCB)发生共价偶联反应,已有研究证实编码基因为alr0617的裂合酶CpcS1是催化Cys-84与PCB共价偶联的裂合酶。在研究Cys-155与PCB共价偶联的过程中,通过BLAST软件同源性对比分析后,筛选出4个基因:cpcT1、cpcT2、cpcS1、cpcS,其中基因cpcT1和cpcS2,利用分子克隆的技术,根据实验需要转到载体pCDFDuet上,通过DNA电泳和蛋白质电泳挑选出正确的克隆。此4个基因对应的质粒与在大肠杆菌内生成PCB必需的质粒pACYCDuet-ho1-pcyA,以及质粒pET-cpcB(C84S)或pET-pecB(C84A),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内,进行体内重组,得到各重组蛋白,经过亲和层析柱提纯并透析,过滤掉金属离子,纯化透析后的蛋白经过活性比较、蛋白质电泳以及锌染色、蛋白质变性等试验以及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等鉴定,通过与相应文献中PCB光谱的比对,确定编码基因为all5339的裂合酶CpcT1能高效地催化Cys-155与PCB共价偶联,而其余3个基因不能起到催化作用。由此,能催化脱辅基蛋白β-CPC和β-PEC的两个位点共价偶联PCB的裂合酶均被发现。实验对于研究藻胆蛋白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捕光机理以及藻胆体的组装等有重要的意义。
- 张娟周可澄夏坤周明
- 细菌光敏色素PCB-AphA(26-320)体内重组与条件优化被引量:1
- 2008年
- 为验证鱼腥藻PCC7120细菌光敏色素脱辅基蛋白AphA(26—320)与藻蓝胆素(PCB)异源体内重组的可行性,并获取光化学活性高、表达量大的细菌光敏色素,通过多个目的蛋白在单个大肠杆菌细胞体内共表达的方式,促使鱼腥藻PCC7120细菌光敏色素脱辅基蛋白AphA(26—320)与藻蓝胆素(PCB)的在异源细胞内进行自催化连接.吸收光谱所产生的可逆光致变色效应显示,AphA(26—320)与藻蓝胆素进行了正确的体内重组,AphA(26—320)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在体内完成了自催化共价连接;在此过程中还发现:在生长浓度达到OD600=0.6时,冰浴30min,一次性加入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于30℃,摇床速度为100r/min的条件下诱导表达12~15h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陈思礼苏平胡勋周明
- 关键词:细菌光敏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