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Z007)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海峰李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委湖南行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利益实现的逻辑:以群众工作构建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
- 2015年
- 民主是在人的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建构民主的前提条件是要创造和培植民主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社会由人构成,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人在民主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群众利益是民主的社会基础的根本。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基层民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规范基层民主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在党的工作体系里,承担此角色、发挥此功能的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体系是政党直接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实践载体和工作平台。在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群众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层民主发展的有效动力,群众工作过程就是群众利益的实现过程。实现群众利益,要求党的群众工作须以政权为依托,以服务为载体,以制度为支撑,以治理为机制,以法治为保障,来创造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
- 王海峰
- 关键词:群众工作基层民主社会基础
- 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对策被引量:7
- 2012年
-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的理念指导下、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程度取决于民众的参与程度以及通过公共参与而监督和控制政治的程度,因此,公民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主要指标。
- 王海峰
- 关键词:公共服务型政府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公共参与
- 群众与国家:对“国家构建”理论的一种反思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从探讨国家构建(文中等同"现代国家构建")作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主题出发,考察国家构建问题在中国政治中的独特展现方式,提出既有国家构建理论缺乏群众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关注基于群众的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独特历程是审视中国现代国家未来走向的前提和基础。
- 李华
- 关键词:群众
- 基层民主发展中群众工作评估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 2014年
- 基层民主的有效发展,是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关键在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这需要在价值理念上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推进以群众权利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建设,在民主机制的运行中充分纳入人的参与,充分发挥民众参与的作用。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有力杠杆和平台。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就要由群众来评判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建构群众工作的评估体系:明确以群众为主的评估主体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构建群众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创新评估的手段方法;建立群众工作评估的制度化体系。
- 王海峰
- 关键词:基层民主群众工作
- 在治理中生成民主:协商政治与有效的基层民主建设被引量:2
- 2016年
- 作为协商民主核心机制和基本形态的民主协商是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础性机制。民主协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在中国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协商民主本身,而是要适应中国的国家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治理功能。协商民主的禀赋角色与功能定位是以治理形态而存在,以创造治理为使命,这既是适应民主建构对秩序与制度的需求,也是基层民主发展现实状态的紧迫要求,而创造治理的本质是在基层社会建构以制度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定位与使命,是在一定的治理结构中实现的:在社会协商中推进基层政权的制度建设,在行政协商中提高公权力运行的服务性,在参政协商中开发民间组织的治理功能,在公民协商中使基层群众自治运转起来。只有构建合理的协商结构,确立制度化的协商体系,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塑造基层协商政治,才会在基层实践中生成民主。
- 王海峰
- 关键词:民主基层民主协商
- 干部国家与中国建设:一个新的分析概念和框架被引量:6
- 2012年
- 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逻辑让中国建设现代国家踏上了一条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道路,这条道路在革命后所展现的国家形态是政党国家。在政党国家形态中,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存在和运作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同时,由政党、军队和政权这些要素所构成的国家共同体的基本体系里,国家体系的架构可以内缩和集中到一个轴心支点,这就是干部。干部国家作为中国国家建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对公共权力在政治生活中实际运作状态、运作过程的动态描述,是中国政党国家形态的内在权力运行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
- 王海峰
- 关键词:干部政党国家
- 党的群众工作创造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基于利益实现的逻辑
- 2015年
- 民主是在人的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建构民主的前提条件是要创造和培植民主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人在民主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群众利益是民主的社会基础的根本。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基层民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规范基层民主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群众工作体系是政党直接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实践载体和工作平台。在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群众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层民主发展的有效动力,群众工作过程就是群众利益的实现过程。实现群众利益,要求党的群众工作须以政权为依托,以服务为载体,以制度为支撑,以治理为机制,以法治为保障,来创造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
- 王海峰
- 关键词:群众工作基层民主社会基础
- 政府绩效评估与地方服务型政府之构建被引量:7
- 2014年
- 政府绩效评估是重塑政府理念、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当前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存在着观念滞后、体系不科学、制度不统一、公众参与有限、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绩效评估的长效化;强化政府绩效评估的开放性,注重发挥专业评估和研究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有效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高度重视评估结果的使用,并采取措施保障结果使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 王海峰
- 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评估地方服务型政府
- 在社会建设中推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人的自我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管理的至高境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人在社会中追求解放,追求自主性以实现主体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蕴和包涵在社会建设的逻辑和实践之中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中,人类也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社会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转型社会的组织和秩序重构的内在需要;作为子系统的社会管理的推进必须是在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进行,社会建设是公民实现社会管理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基础。就当前中国的历史境遇和社会特性而言,社会建设应是立足于人的自主性和公民权利而展开的体系建设,它包括:完善现代公民权利体系、建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保护和发展社会组织、确立社会基础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王海峰
- 关键词:社会建设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 组织化的工人与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基于湘潭市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被引量:3
- 2016年
- 工资集体协商是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工会作为工人自己的组织和工人利益的维护者,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是其重要职责。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运用开发了工会的基本功能,工会则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逐步实现角色回归。这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力量成长的客观结果,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对湘潭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推广运行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在社会力量缺失、工人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工资集体协商无法形成协商的均衡态势;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问题;法律制度保障力度不够。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一种有效探索,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会地位的维护、谈判中的良性合作、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有效调控和工会的自身建设。
- 王海峰
- 关键词: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