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19)

作品数:99 被引量:1,174H指数:19
相关作者:任志远卫海燕杨忍王丽霞薛亮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经济管理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生态
  • 16篇土地利用
  • 10篇生态安全
  • 10篇GIS
  • 9篇植被
  • 7篇水资源
  • 7篇耕地
  • 5篇生态足迹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区域经济
  • 5篇粮食安全
  • 5篇基于GIS
  • 5篇耕地压力
  • 5篇耕地压力指数
  • 5篇城市
  • 4篇遥感
  • 4篇植被覆盖
  • 4篇人口
  • 4篇生态环境
  • 4篇生态价值

机构

  • 92篇陕西师范大学
  • 9篇湖南科技大学
  • 7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教育学院
  • 3篇河南财经政法...
  • 2篇深圳大学
  • 2篇国土资源信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青岛港湾职业...
  • 1篇商洛学院
  • 1篇西安市国土资...
  • 1篇延安教育学院

作者

  • 72篇任志远
  • 12篇卫海燕
  • 10篇王丽霞
  • 10篇杨忍
  • 9篇莫宏伟
  • 9篇薛亮
  • 7篇杨勇
  • 6篇李强
  • 5篇郭斌
  • 5篇徐茜
  • 4篇郝慧梅
  • 4篇王美霞
  • 4篇王晓峰
  • 4篇张文梅
  • 3篇党碧玲
  • 3篇李晶
  • 3篇周忠学
  • 3篇王永明
  • 3篇侯琳
  • 2篇王菊翠

传媒

  • 16篇干旱区资源与...
  • 10篇农业系统科学...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测绘科学
  • 3篇资源科学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Agricu...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5篇2011
  • 22篇2010
  • 34篇2009
  • 21篇2008
  • 1篇2007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分形理论,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及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得到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机制,提出了未来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和优化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等.
宋建军卫海燕贺晓慧
关键词:分形经济区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动态测评被引量:17
2010年
根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利用西安市1988、2000、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分析西安市1988-2007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利用PSR模型构建了西安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法确定权重,采用遥感影像确定模型中的自然组分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生态安全动态进行了尝试性评价;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状态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郭斌任志远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生态安全
基于RS与GIS的LUCC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动态核算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基于决策树的分层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关中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信息,并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研究区3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结果表明,3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57.39亿元、507.29亿元和533.77亿元。1990—1998年,由于林地、草地局部破坏严重,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大幅缩减;1999年之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及配套政策的落实,区域生态有所好转,尤其是2000年之后,生态服务总价明显回升,但就现状而言,依然不容乐观。3期的生态经济承载指数分别为0.436 9、2.678 4和6.430 2,土地生态压力在逐年增大。加强渭河平原区的耕地保护,稳定和推进渭北高原和秦岭—关山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成果,是未来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郝慧梅郝永利田党生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西部大开发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可行对策,即注重协调人地关系,建立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与培训体系,科学发展小城镇。
郭彩玲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
近20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与格局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实际状况,提高土地资源科学管理、高效持续利用能力。【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空间转移矩阵、修正动态度及开发程度等模型分析关中地区1990—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结果】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而复杂,耕、林、草之间的双向流转空间上并存,1990—2000年相对剧烈,2000—2007年较为有序稳定,整体向着改善生态的方向发展;17年建设占用耕地共18.33万hm2且以水浇地为主,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关中盆地区、时间上主要在后一阶段。修正的单一和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表达不同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差异、对比区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更速度差异;后者结合变化幅度还指示区域土地利用行为的有序程度。【结论】土地利用政策和经济利益是驱动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断变化的动力。加强关中盆地区的耕地保护,稳定和推进渭北高原和秦岭-关山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成果,是未来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郝慧梅郝永利任志远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 and Eco-Environment Response to LUCC in Farming-Pastoral Zone,China被引量:34
2009年
In order to understand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LUCC) and the eco-environment response to LUCC in farming- pastoral zone of the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Baotou prefecture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area for investig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echnologies of remote sensing (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impl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1) During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the areas of forest lands, grasslands and water were reduced, whereas the areas of other types were enlarged. Parts of forest lands, grasslands, and waters had become farmlands, and about 31.5% of the changed grasslands transferred into unused lands. The newly increased farmlands mainly came from grasslands and unused lands. And the newly increased construction lands mainly came from grasslands and farmlands. (2) Regional eco-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creased by 12.6%, for which the land degradation (especially the meadow degeneration) and the developing of the cultivated land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changes were 51.84 and 23.63% respectively. (3) The tendency of LUCC and the eco-environment response to LUCC displaye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was not sustainable in farming-pastoral zone of northern China. Land degradation, especially meadow degradation induced by over-trampling and overgrazing, and developing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Changing the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or grass, however, can relieve deteriora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to some extents. And in the farming-pastoral zone in the northern China, evaluating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responses to LUCC was very necessary due to its fragile eco-environments.
HAO Hui-mei and REN Zhi-yu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P.R.China
关键词:LUCC
陕北榆阳区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
2009年
以陕北榆阳区气候及土地利用方面的资料为依据,根据研究区特定的自然环境,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结果选择测算模型,对该区1988~2003年间的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988~2003年期间,榆阳区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总量在1988年的基础上增加了7.75%,年度递增率为0.50%;其中林地和园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35%和1054.99%,而草地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降幅为6.15%;林地、园地和草地分别贡献了整个增量的95.56%、31.82%和-27.38%。榆阳区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调整提升了区内植被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图1,表4,参13。
莫宏伟任志远林剑李朝奎王欣李振国
关键词:风沙过渡区净第一性生产力
基于ESDA-GIS的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以陕西为例被引量:13
2010年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运用功效函数法计算了土地集约利用度(LIUI);依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原理,在GEODA支持下计算了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 Ⅰ指数与LocalMoran Ⅰ指数,分别检验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最后在ARCGIS支持下绘制了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度空间分异图与土地集约利用度LISA图,揭示了LIUI的空间分异。
郭斌任志远高孟绪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层次分析法GIS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人口分布被引量:12
2011年
运用Arc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人口分布做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界适宜地区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1.51-84.62之间,整体分布态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该区包括四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临界适宜区、一般适宜区、比较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结果显示:高度适宜地区0.0035万km2,占该经济区总面积的0.04%,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0.02%;比较适宜地区约3.43万km2,占总面积的42.74%,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40.06%;一般适宜地区约4.19万km2,占总面积的52.35%,相应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13%;临界适宜地区约0.39万km2,占总面积的4.87%,相应人口占总人口的3.79%,是人居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
张艺任志远
关键词:人口分布
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山西省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得到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2259hm^2增加到2005年的1.3838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6年的0.4799hm^2增加到2005年的0.6618hm^2,增加了37.9%。在未来5年内,山西省人均生态赤字仍为增长趋势,山西省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张文梅任志远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