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51003)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田刚杨文学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艺
  • 2篇思潮
  • 2篇文艺思潮
  • 2篇毛泽东
  • 1篇延安时期
  • 1篇延安文艺
  • 1篇延安整风
  • 1篇整风
  • 1篇歧途
  • 1篇脱胎换骨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霸权
  • 1篇文化传播
  • 1篇名士
  • 1篇工农兵
  • 1篇工农兵文艺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田刚
  • 1篇杨文学

传媒

  • 2篇文史哲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鲁迅与延安文艺思潮被引量:11
2011年
鲁迅作为"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虽然已于1936年离开了人世,但其作为一个巨大的精神性的存在,仍然在延安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精神核心的作用。正是在延安时代,鲁迅的新文化"旗手"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开始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随着鲁迅及其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弘扬,在延安曾一度形成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价值观为圭臬的文艺思潮。但这股以"鲁迅"为标志的启蒙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却遭到了同样尊奉"鲁迅"的权威话语的强力阻遏。这一冲突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坚守鲁迅启蒙主义精神的萧军和维护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胡乔木关于鲁迅道路的"发展"或"转变"问题的激烈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是借重了"鲁迅"这一资源,并按照毛泽东思想的话语方式,实现了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新的阐释,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对中国现代新文化的主导地位的占领。这不但启动并促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由"五四"启蒙文学向延安"工农兵文艺"的重大转型,也由此形成了一套至今还影响着中国的文学阐释话语系统。
田刚
关键词:毛泽东
“名士气派”与“脱胎换骨”——延安时期丁玲的精神蜕变被引量:3
2014年
延安整风之前的丁玲,在毛泽东眼中有着浓厚的"名士气派"。这一"名士气派",可以理解为具有强烈个性和批判精神的"文人气",是与延安战争时期特有的集体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积习难改的"名士气派"促使丁玲不但写出了一批不平则鸣的作品,而且还以《解放日报·文艺》为阵地策动并引导了一场以"五四"启蒙主义为旨归的延安文艺新潮。但以丁玲为领军人物的这股延安文艺新潮,却在随之而来的延安整风与审干运动中,遭到了整体性的否决和批判。尽管丁玲因为毛泽东的保护而没有像王实味那样被残酷整肃,但她为了"过关",遂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试图改掉自己的"名士气"。丁玲在延安的思想"突变",固然有其被迫性的一面,但更主要的还是她主动迎合的产物,是她左倾文艺思想在特殊历史语境下激变而成的结果。
田刚杨文学
关键词:延安整风
毛泽东与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被引量:4
2012年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鲁迅的理解,是按照"六经注我"的方式,从自己革命家或政治家的价值立场出发而进行的。在毛泽东的视域中,鲁迅并不是周海婴心目中以"立人为本"、"独立思考"、"拿来主义"、"韧性坚守"为基点的启蒙主义者,而是一个具有"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的"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毛泽东与鲁迅,两者对于中国历史、现状和出路,对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和主张,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正是鲁迅所谓的"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但毛泽东却充分借重了"鲁迅"这一思想资源,并按照自己的话语方式,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掌控了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话语权,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对中国现代新文化的主导地位的占领。毛泽东之选择鲁迅,是为了"神道设教"、统一思想的历史需要。无视这一基本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及存在,把毛、鲁视为一体,认为鲁迅是"通向毛泽东的独木桥",从而对鲁迅恣意拔高或大加挞伐,都是非历史的,更非理性的态度。
田刚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霸权
鲁迅精神传统与延安文艺新潮的发生被引量:3
2012年
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为了应对并解决前此出现的文艺新潮中的诸多问题而召开的。这场影响深远的延安文艺新潮,是在"皖南事变"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因"鲁迅"而启动,又以"鲁迅"的名义获得其合法性的。从表面看来,这股文艺新潮表现的是以丁玲为代表的"文抗"与以周扬为代表的"鲁艺"的宗派之争,但实际上,它的内含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价值观念与革命的意识形态之间根本性的冲突。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阻遏并逆转了这股以"五四"启蒙主义为旨归的文艺新潮,从而使其成为历史的一次回光返照而为后人所记忆。
田刚
关键词:延安文艺
“鲁迅”在延安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在延安时期已经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延安新文化的象征。"鲁迅"之所以在延安深入人心,是与其作品在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广泛传播分不开的。"鲁迅"在延安是以如下几种形式得以传播的:鲁迅作品在延安被大量编辑、出版和改编;在延安举行了多场的大型鲁迅纪念活动;"鲁迅研究"在延安已成为"显学"。1942年前后,在延安出现的以"鲁迅"为名目的文艺新潮,正是由这场"鲁迅热"催生而出的。
田刚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艺思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