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3008)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先刚李鑫姜磊王艳霞张瑞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北京晨奥润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退耕还林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揭示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机制,把握主要驱动因子,以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退耕还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通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以不同方式和强度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pH值和碱解氮量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产生影响,土壤容重、林龄和林下凋落物主要通过间接作用产生影响;土壤含水率直接和间接作用都相对较强;细根量、有效磷量、速效钾量和总孔隙度的影响力较低;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敏感度依次为:碱解氮量>土壤pH值>林龄>林下凋落物量>土壤含水率>速效钾量>细根量>有效磷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
- 李鑫陈先刚王艳霞姜磊陆梅
- 关键词: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理化性质敏感性
- 退耕还林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以贵州兴义市三江口镇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解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土壤碳储量变化,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三江1:2镇退耕还林工程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对不同林龄及耕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层(0~20cm,20~40cm,40~60cm)土壤容重的年际变化除表层略有波动外均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少,0~60cm深度整层土壤容重随林龄增长年均减少4.27%,各层间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不同林龄间增量各异;0~60cm深度内土壤有机碳储量在造林后5年内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平均每年下降9.27%;5年后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平均每年增加8.44%,但在退耕还林后11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未能恢复到耕地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在垂直方向上均呈现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不同林龄间差异明显,其年际变幅也随土层加深而减少。
- 和学智陈先刚张瑞李鑫王艳霞姜磊
- 关键词:退耕还林杉木土壤有机碳储量
- 不同林龄退耕还林地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杉木人工林为试验区,以不同林龄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采取野外样地调查与实验测定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包括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即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且在各土层之间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各林龄之间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二者在土壤剖面和林龄分布上均存在波动,但高于耕地。不同林龄之间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换算系数略有不同,在0.05~0.06之间。回归分析显示,各林龄(包括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总体上有较显著的线性关系;林龄与有机质含量以及林龄与全氮含量在土壤剖面各层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 张瑞陈先刚和学智李鑫姜磊王艳霞
- 关键词:有机质全氮土层深度
- 退耕还林土壤颗粒有机碳年际变化
- 2017年
- 为了解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退耕还林工程土壤颗粒有机碳(POC)的年际变化特征,选取了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退耕还林工程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退耕还林11年内杉木林地0~60cm土层土壤颗粒组分比例未与林龄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同采样点林龄不同土层间颗粒组分比例大体一致。0~60cm土层内POC含量在造林5年内减少,第5年为最低,到11年各土层POC从浅至深分别增加了1.35g/kg、1.05g/kg和0.29g/kg。从第9年开始,POC含量超过耕地。在垂直方向上POC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自退耕造林后,POC分配比例逐年增加,11年增幅为6.97%。
- 金麾陈先刚曾富雄阳宏文普桂淑
- 关键词:退耕还林杉木林颗粒有机碳年际变化
- 乌蒙山区环境中退耕还林主要林分土壤有机碳变化对比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讨退耕还林不同树种林地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选取了贵州省盘县不同退耕还林年限的柳杉林和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进行了土壤有机碳变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不同树种林地0~60 cm土层平均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颗粒组分含量均随林龄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并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
- 林虹陈先刚
-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
- 金沙江河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6
- 2020年
- 大气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为了解高原地区近自然状态下大气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选取气象要素变化较明显、人为干扰较少的金沙江河谷为研究对象,在谷底江岸边的稀树草坪上设置观测点,对大气CO2浓度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对照观测,经数据计算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大气c(CO2)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具有波动性,日最高值(316.2μmol/L)和最低值(291.0μmol/L)分别出现在09:00和13:00左右,年最高值(338.9μmol/L)和最低值(228.5μmol/L)分别出现在10月和7月;季节性变化呈春、夏两季低于秋、冬两季的特征.②研究区大气c(CO2)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97,P<0.01),即白天温度高而大气c(CO2)低,夜间温度低而大气c(CO2)高.研究区大气c(CO2)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00:00—07:00大气c(CO2)和相对湿度均缓慢上升,09:00—12:00大气c(CO2)和相对湿度均快速下降.研究区大气c(CO2)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r=-0.93,P<0.01),其与风对大气c(CO2)有扩散作用相关;不同季节大气c(CO2)最高值或最低值所对应的风向有所不同.研究显示,金沙江河谷大气c(CO2)的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其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 任鹏杰陈先刚王小平
-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
- 杉木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解我国人工杉木林土壤碳汇功能,在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同而林龄不同的退耕还林杉木林,研究了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活性碳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龄与0~20cm、20~40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平均每年增加1.58、1.63g/kg,不同土层间的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显著;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在0~40cm深度内随林龄的变化显著,而在40~60cm层变化不显著。高活性、中活性、低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比较稳定,分别为5.45%~9.98%、13.12%~17.80%、16.23%~18.83%。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的随林龄增长而有所增加,土壤碳汇功能也逐渐增强。
- 和学智陈先刚张瑞李鑫金麾杨建军
- 关键词:土壤杉木林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
-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50年碳汇潜力被引量:23
- 2014年
- 为评估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未来50a碳汇潜力,调查收集该地区2011年以前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及其造林面积等相关数据资料,利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人工林历史数据建立生长模型,结合文献调研获得的相关林分碳计量参数,预测出本区域退耕还林工程7种主要林分碳储量和年碳储量未来变化。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总碳储量在2020、2030、2040、2050和2060年分别为52.98、73.88—80.57、73.62—102.16、88.41—115.17和77.15—123.36TgC,年总碳储量则分别为3.15、-1.11—2.45、-3.92—1.95、2.08—0.96和0.25—0.73TgC,到2060年华山松、马尾松、柳杉、杉木、柏树、杨树和桉树7种林分碳汇潜力在无采伐情景下分别达到:13.01、15.01、13.44、24.13、28.05、15.63和14.09TgC,可对本地区森林碳汇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 姚平陈先刚周永锋赵文军陆梅涂璟
-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
- 宣威市退耕还林柳杉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活性组分的林龄变化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在退耕还林后的变化,为退耕还林后的土壤碳储量变化评价和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宣威市选择耕地对照和不同退耕还林年数(4,8,12年生)的柳杉人工林地,在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采集土壤并收集枯落物和细根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密度、土壤全氮含量、枯落物现存量和细根生物量。【结果】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4,8和12年生时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20.07%,19.29%和11.52%,即退耕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在退耕还林4年后开始逐渐回升,但在12年后仍未恢复到耕地水平;土壤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以造林前的耕地最高(4.46 g·kg^(-1)),4年生时最低(2.67 g·kg^(-1));土壤次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以8年生时最高(12.03 g·kg^(-1),4年生时最低(4.61 g·kg^(-1));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以8年生时最高(20.94 g·kg^(-1)),12年生时最低(9.12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且存在显著的土层差异(P<0.05),有机碳含量的最小值(11.14 g·kg^(-1))出现在8年生40~60 cm土层;各林龄柳杉林地0~6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其高活性有机碳、次高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756和0.755,均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664,显著负相关。【结论】退耕还林柳杉林地0~6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含量随林龄增加先降后升,造林年数和林下枯落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重要因子,今后在森林碳汇管理中需大力推行封山育林,延长林分林龄,尽量保留林下枯落物。
- 李鑫陈先刚白明锐李风格
-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