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QN33)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永斌曹凯更多>>
相关机构:毕节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语音
  • 2篇黔西北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接触
  • 1篇语言生态
  • 1篇语言学
  • 1篇语音结构
  • 1篇语音形式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性
  • 1篇历史语言
  • 1篇历史语言学
  • 1篇借词
  • 1篇句法
  • 1篇句法结构
  • 1篇汉语
  • 1篇方言
  • 1篇词汇
  • 1篇词汇结构

机构

  • 5篇毕节学院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作者

  • 6篇张永斌
  • 2篇曹凯

传媒

  • 3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山东省农业管...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接触使用中的红丰仡佬语语音及借词被引量:1
2011年
语言接触使不同语言之间彼此从对方结构中吸取有用成分。红丰仡佬语在语音形式上与所在区域其他语言有一些相似和接近的地方,而汉语借词的使用则不断影响着仡佬语的词汇生态,其借用方式主要有完全借代和非完全借代两种类型。
张永斌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音形式
论汉语的人文性及其研究的理论来源
2010年
人文性是汉语的本质属性,其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汉语人文性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传统语言研究的人文传统,早期传入中国的西方语言学理论中所包含的人类学、社会学思想以及20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中关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理论。
张永斌
关键词:汉语人文性
黔西北诸语言(方言)内部规则结构比较研究
2016年
语言的内部生态系统由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包括语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协同,推动了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黔西北境内诸语言(方言)以汉藏语系语言居多,其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主要语言(方言)都属于"分析语",词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其中词根以单音节的为主,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且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句子结构中,修饰语素的位置和句子成分的语序因语言(方言)不同而有所异同;由于实词词形变化不丰富,各语言(方言)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且语义除按一定的规则整合之外,又打破常有规则,生成一些新的规则形式。
张永斌
关键词:黔西北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句法结构
历史语言学族群史观的演变及其解释模型
2010年
历史语言学跟民族学、历史学一样都关注族群历史起源研究。历史语言学在其发展进程中先后建立起两种解释语言历史演变的模型——裂变模型和聚变模型。这两种模型反映了历史语言学家对族群历史起源研究的思考。它们的先后建立反映出历史语言学族群史观的一次重要嬗变。
张永斌曹凯
关键词:历史语言学
多语民族杂居区语际和谐研究的必要性
2010年
语际和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多语民族杂居区的语际和谐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多语民族杂居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认识,促进多语民族杂居区社会和谐发展。
张永斌曹凯
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生态及其类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民族种类支系繁多,语言、方言分布密集,多民族使用、兼用两种、三种或更多语言的情况极为常见,形成较为复杂的语言生态。上古时期,黔西北的语言生态格局便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经中古时期至元明清以来,由于族群的迁徙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语言生态格局。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生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即少数民族母语强势型双(多)语类型、汉语强势型双(多)语类型和少数民族母语濒危型双(多)语类型。
张永斌
关键词:语言生态黔西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