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K2013008)
-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5
- 相关作者:叶长盛雷慧敏杨丹李欣祖佳嬉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DEA的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4
- 2015年
- 为了了解江西省耕地利用状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Tobit回归模型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西省1996—2008年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3a来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967,耕地利用总体水平较高;萍乡、赣州、吉安、宜春、抚州5市耕地利用效率较好,新余、鹰潭次之,南昌、景德镇、九江、上饶4市相对较差;人均GDP、耕地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和单位面积机械总动力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有所差异,单位面积机械总动力>耕地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人均GDP。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 经阳叶长盛
-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TOBIT模型
- 基于生态位的鄱阳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空间分异及类型被引量:2
- 2016年
- 根据Hutchinson的"多维超体积"理论建立农业现代化生态位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生态位态势理论以及生态位重叠度理论,测算竞争力大小及竞争关系,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农业类型主要为均衡型,竞争较激烈,生态位宽度差别显著。江西省南昌县综合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015 1;江西省万年县最小,仅为0.005 0。Pinaka指数均值大于0.815 7,约占总数的42.31%,小于0.647 7的仅占19.23%。(2)总体趋势上,南北向呈倒"U"形分布,最高值都分布在中部,高值沿东北-西南向分布,低值分布于西北、东南。局部层面上,农业现代化水平在西北、中部、东南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高两翼低的分布格局,与区域地形有着明显的耦合关系。(3)HH型主要分布域鄱阳湖流域及中部平原带,LL型则分布于两侧高丘低山等地势较高区。(4)各类型综合生态位均值0.011 4>0.008 7>0.006 1;Pinaka指数均值0.917 5>0.802 5>0.678 8;即强势类型>均衡类型>弱势类型,二者呈正相关,均从中部平原,向两翼山地递减。
- 仲亚美叶长盛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基于GWR模型的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深入探讨了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00~2013年期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快速扩张,由332.86 km2增至742.72 km2,城市重心向东南迁移,迁移量为13.99 km,以正西方位扩张规模最大,达到267.89 km2;期间以2000~2005年扩张最为显著;(2)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市周边和交通通道交汇处高速扩张;根据空间集聚Moran’s I指数值,城镇用地扩张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空间集聚特征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减弱,且逐年减弱;(3)不同驱动因素对鄱阳湖地区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总收入、户籍人口对城镇用地扩张的贡献为负,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起推动作用。
- 李欣叶长盛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研究
- 2016年
- 区域交通网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Arc GIS空间分析,结合Matlab等软件,并采用熵权法对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区的交通优势度做出综合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网络密度差异明显,干线优势度绕鄱阳湖成"U"字型分布,4个经济中心成为区域内的发展引擎;2)因湖区的阻隔,区内公路网围绕鄱阳湖成环状分布;且由于长江的天然阻隔,促使区内交通网络向北通道成聚拢态势;3)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邻接、集聚特征,南高北低,整体表现为以南昌市区"一主核",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两次核",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型分布格局;4)交通优势度表现为偏正态分布;5)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良好的交通网络是区域间经济联系和提升区位优势的先行条件。
- 彭飞云叶长盛雷慧敏
- 关键词:熵权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差异被引量:9
- 2015年
-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基于31个县域单元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值由0.274 6增加到0.514 5,县域之间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少;2)2000—2010年城镇化由中等、低水平发展为中等、高水平,低城镇化地区由以鄱阳湖湖体为中心的"十字"分布缩小到"T型"分布;3)2000—2010年全局G系数由0.030 55上升为0.031 75,城镇化冷点集聚显著且呈现减弱趋势,热点增加迅速;4)人口和社会城镇化指数是主要的障碍指数,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单位面积非农产业产值、城镇用地占总面积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邮电业务量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 雷慧敏叶长盛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江西省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与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人口紧凑度、经济紧凑度、交通紧凑度、用地紧凑度和资源效率五个方面,构建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模型,计算江西省21个城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城市紧凑度,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划分为紧凑、较紧凑和不紧凑三级。结果表明2000-2010年江西省城市紧凑度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且极化现象显著,紧凑城市数量相对减少,较紧凑城市和不紧凑城市数量均有所增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交通紧凑度是影响江西省城市紧凑度的第一大因素,城市用地紧凑度是第二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江西省城市化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及外部环境等影响。
- 祖佳嬉叶长盛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南昌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被引量:7
- 2013年
-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被滥用,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土地资源承载力已经到达极限,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问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意味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以南昌市为例,主要采用PSR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研究结果:(1)2003—2011年南昌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呈逐步改善态势。2011年南昌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数为0.689 3,呈亚健康状态。(2)提高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主要要从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这两个方面着手,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地均GDP、人均耕地面积、GDP年增长率等。为了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 杨丹叶长盛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 江西省县域农业化肥施用差异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9
- 2015年
-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和GWR模型,探讨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化肥施用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化肥施用负荷量各年均值表现为先升后降,2000年各县(市)的单位耕地化肥施用负荷量集中于225-675 kg/hm2,2005与2010年则在411-675 kg/hm2和>675 kg/hm2两级较为集中,高负荷量值呈增加趋势,高负荷量地区由南至北范围扩大;县域化肥施用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3个年份中,热点区范围由北到南移动、先收缩后扩大,冷点区则表现为由西向东迁移、发展变化;各类驱动因素对不同时间、地区化肥施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收入和劳动力起推动作用,人口、种植结构和农业技术对化肥施用多为抑制作用。
- 经阳叶长盛
- 关键词:县域单元空间自相关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关系
- 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了1990-2013年间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的时空特征,划分了耦合类型区,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过程中应对区域生态风险策略.结果表明:(1) ...
- 雷慧敏叶长盛
- 关键词:城镇化区域生态风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关系
- 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了1990—2013年间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的时空特征,划分了耦合类型区,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过程中应对区域生态风险策略。结果表明:(1)1...
- 雷慧敏叶长盛
- 关键词:城镇化区域生态风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