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4304311)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魏荣宝张大为刘博刘洋郭金晶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螺环
  • 3篇螺环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3篇环化
  • 2篇共轭
  • 2篇共轭效应
  • 1篇导电
  • 1篇导电材料
  • 1篇电性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致发光材料
  • 1篇电子光谱
  • 1篇异头效应
  • 1篇有机导电材料
  • 1篇有机化学
  • 1篇氢键
  • 1篇光材料
  • 1篇光谱
  • 1篇发光
  • 1篇发光材料

机构

  • 4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魏荣宝
  • 3篇刘博
  • 3篇张大为
  • 2篇刘洋
  • 1篇张富
  • 1篇李红姬
  • 1篇梁娅
  • 1篇贾辰熙
  • 1篇卢俊瑞
  • 1篇李文丽
  • 1篇郭金晶

传媒

  • 4篇有机化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有机化学中的异头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1955年Edward首次发现吡喃糖C(1)位的电负性强的取代基处于a键上,随后被Lemieux和Chü定义为异头效应.它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立体电子效应之一,通常存在于有Lp-X-A-Y结构单元的分子中,其中X是带有孤对电子的电负性强的元素,A是一般元素,Y也是电负性强的元素,Lp是X的孤对电子,其轨道与A—Y键反平行.异头效应对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各类化合物中存在的异头效应、广义异头效应、反异头效应及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魏荣宝张大为梁娅卢俊瑞李红姬
关键词:异头效应氢键
螺共轭效应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螺共轭术语是1967年由Simmons和Fukunaga首次提出的,由于其特殊的立体电子效应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40年来有关螺共轭的理论发展以及在发光材料、光致变色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螺环染料、有机导体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螺共轭效应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魏荣宝张大为刘博刘洋李文丽贾辰熙
关键词:螺环化合物电子光谱
含芴、蒽螺环结构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螺环芳香类化合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和较好的刚性共面性,而且玻璃化温度高,热稳定性好(熔点大于300℃),制作电致发光(EL)器件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因而有可能降低器件制作成本,特别是易于制备大面积器件.对近年来含芴、蒽螺环结构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含有双螺、单螺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和特性,给出了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对含有硅元素的螺环化合物发光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
魏荣宝刘洋郭金晶刘博张大为
关键词:电致发光材料
具有螺共轭效应的有机电性及磁性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螺共轭术语是1967年由Simmons和Fukunaga首次提出的,由于其特殊的立体电子效应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具有螺共轭效应的有机导电材料及磁性材料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魏荣宝张富刘博
关键词:螺环化合物有机导电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