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无)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4
- 相关作者:谢宝剑张大威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认为制度环境的变化、制度收益的强化和制度需求是粤港服务贸易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CEPA及其系列补充协议、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则是具体制度安排。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产生了显著的制度效应,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推动香港人心回归与国家认同。
- 谢宝剑
- 关键词:强制性制度变迁服务贸易自由化
- 基于货币锚效应模型的“两岸四地”人民币区构建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两岸四地"各执一币的格局加大了协同抵抗金融风险的难度,也成为"两岸四地"经贸深入合作和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的阻碍。通过以"两岸四地"货币合作的宏观经济基础为前提,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采用"货币锚"效应模型考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态势及其与"港澳台"三地货币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揭示港币、澳门币和新台币对人民币的锚定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两岸四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性日趋增强,港澳台三地货币在对"锚货币"选择中汇率中人民币权重越来越大,因此"两岸四地"构建人民币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张大威谢宝剑
-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汇率指数
- “一国两制”背景下的粤港澳社会融合研究被引量:26
- 2012年
- 粤港、粤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三地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一国两制"实施以后,粤港澳合作领域全面拓展,三地社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推动粤港澳社会融合,有助于解决港澳民生福利问题,促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提升广东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当前粤港澳社会融合主要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和工会服务等领域,其主要问题在于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完善、制度壁垒尚未完全突破和社会政策尚有制度落差。为此,需要完善粤港澳社会政策体系的协调方式,构建粤港澳社会融合的交流平台,发挥特区政府在推进粤港澳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 谢宝剑
- 关键词:一国两制粤港澳社会福利社会融合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粤港区域合作演进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粤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容,两地相互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两地区域合作成效显著。文章认为,区域合作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粤港两地区域合作经历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粤港形成了由企业主导的"前店后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促成了香港经济的转型与广东经济的崛起;在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粤港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区域合作向多领域拓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粤港区域合作不同阶段也面临着不少掣肘,因此,笔者提出需求诱导型制度变迁、完善配套制度和加强制度认同等策略。
- 谢宝剑
- 关键词: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