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796)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覃陈虹刘晓光王伟高颖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后勤学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武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皮炎
  • 3篇特应性
  • 3篇特应性皮炎
  • 3篇免疫
  • 2篇动物
  • 2篇炎症
  • 2篇体外
  • 2篇青蒿
  • 2篇青蒿琥酯
  • 2篇细胞培养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调节
  • 2篇免疫抑制剂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超敏反应
  • 2篇迟发型超敏反...

机构

  • 9篇武警后勤学院
  • 4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天津市职业与...

作者

  • 10篇李覃
  • 8篇陈虹
  • 3篇曹波
  • 3篇王伟
  • 3篇高颖
  • 3篇刘晓光
  • 2篇王增田
  • 2篇白淑芳
  • 2篇张丽明
  • 2篇邢杰
  • 1篇王火
  • 1篇杨金娜
  • 1篇段姚尧
  • 1篇董小青
  • 1篇高强
  • 1篇李辉
  • 1篇张实
  • 1篇张实
  • 1篇韦娜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武警医学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藜芦醇调节STAT3与miR-21表达抗肝癌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抗肝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口服给予Res进行干预,分析肿瘤生长状况。然后采用Real-time PCR、RT-PCR等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分析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性表达,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荷瘤对照组相比,Res给药组CD4+CD25+T细胞数量和Foxp3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miR-21表达减少,该效应或许与其下调STAT3磷酸化活性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Res可能通过调控STAT3信号分子及miR-21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产生,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李覃王伟张实邢杰王增田
关键词:白藜芦醇肝癌调节性T细胞信号转导STAT3
青蒿琥酯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青蒿琥酯是青蒿素低毒、高效的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其具体机制仍需研究阐明。目的:初步探讨青蒿琥酯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模型,40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正常对照组、青蒿琥酯干预组、p-38 MAPK抑制剂组、基质对照组进行实验观察。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活性表达。结果与结论:局部给药后青蒿琥酯明显减轻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耳肿胀、降低脾指数、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减弱p38MAPK的磷酸化活性表达。提示青蒿琥酯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李覃陈虹白淑芳韦娜张实
关键词:青蒿琥酯迟发型超敏反应T淋巴细胞P38MAPK
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与炎症性皮肤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Th22细胞是一种以IL-22为主要效应因子的新型Th细胞亚群,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在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Th22及其效应因子IL-22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关系作一综述,为有效防治该类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靶标。
张丽明段姚尧董小青任艳昕李覃陈虹
关键词:IL-22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硬化症
细胞因子在莱姆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莱姆病是一种以硬蜱作为传播媒介、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细胞因子在莱姆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但国内外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明确不同类型细胞因子在莱姆病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揭示莱姆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还将大大促进细胞因子在莱姆病预防、诊断和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现就细胞因子与莱姆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李覃邢杰王增田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细胞因子炎症靶点
一种免疫抑制药物体外筛选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筛选模型评价药物的免疫抑制活性。【方法】在以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小鼠耳廓接触性超敏反应(contact hypersensitivity,CHS)模型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模型小鼠脾脏T细胞,首先分析细胞增殖活性,进而采用RT-PCR分析核因子IFN-γ、IL-4、T-bet、GATA-3的mRNA表达,最后通过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进行验证。【结果】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能维持一定时程的高反应性,IFN-γ/IL-4与T-bet/GATA-3比值均明显增加,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偏移,同时,环孢素、地塞米松、霉酚酸酯均能显著抑制T细胞的体外增殖。【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可用于筛选免疫制剂的体外细胞模型。
李覃曹波高颖王伟陈虹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细胞培养体外筛选T淋巴细胞
免疫制剂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特应性皮炎是在遗传背景下由免疫失衡造成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但其确切发病机理复杂,临床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免疫制剂对特应皮炎具有良好疗效,有望成为特应性皮炎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在特应性皮炎中应用的进展。
周雅逊刘晓光李覃陈虹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剂
应用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 AD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反应性皮肤疾病,婴儿和儿童发病率在全球处于逐年上升状态。 AD 的发病机制复杂,现有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动物模型作为最常用的研究对象,在研究人类AD 中具有重要价值。常见动物包括家兔、大鼠、小鼠、豚鼠等,其中小鼠以价格低廉、与人类AD相似、模型易建立等优势而备受青睐。笔者对近年应用小鼠建立AD模型的情况作一综述,为研究AD提供建立动物模型的适当方法。
李辉高强王翼腾张丽明陈虹李覃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小鼠动物模型
土槿乙酸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B)对T细胞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局部外涂PB进行干预后检测耳肿胀度,并进一步观察PB体外作用对DTH小鼠淋巴细胞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DTH小鼠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MAPK的磷酸化活性表达水平。结果 PB能够明显减轻DTH小鼠耳片厚度和重量的增加,体外作用亦能有效抑制DTH小鼠淋巴细胞以及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Treg产生、上调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PB体内外均具良好的免疫抑制活性,可通过增加Treg细胞、抑制效应细胞增殖等途径发挥作用,有望研发成为新型抗炎免疫调节剂。
李覃王火陈虹刘晓光杨金娜曹波高颖
关键词:土槿乙酸免疫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TREGP38MAPK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体内外模型制作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建立小鼠耳廓ACD模型,计算耳肿胀度、HE染色;离体培养ACD小鼠T淋巴细胞,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检测CD4的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和IL-4的含量。结果小鼠ACD模型耳可见明显肿胀、大量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能维持一定时程的高反应性及CD4的高水平表达,IL-2的峰值显著高于IL-4峰值。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快速、可靠的体内外ACD模型,可为评估变应原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及筛选抗ACD免疫调节新药积累实验依据。
李覃高颖曹波王伟陈虹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细胞培养体外
青蒿琥酯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青蒿琥酯(AST)的免疫调节效应已被认可,但其具体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初步探讨AST对ACD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药效学分析以及HE染色、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AST对ACD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应用AST能够抑制ACD小鼠耳肿胀度、脾指数、炎症细胞浸润以及IFN-γ、T-bet的表达,同时减弱NF-κB p65的表达。结果表明,AST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ACD小鼠免疫功能,调节机体的Th1/Th2失衡发挥作用,NF-κB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李覃陈虹刘晓光周雅逊白淑芳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青蒿琥酯免疫平衡NF-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