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B08D101-3)

作品数:7 被引量:99H指数:5
相关作者:程叶青邓吉祥张阳生房艳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农业
  • 3篇农业地域
  • 2篇动因
  • 2篇动因分析
  • 2篇粮食生产
  • 1篇单产
  • 1篇低产田
  • 1篇低产田改造
  • 1篇中低产田
  • 1篇中低产田改造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人文地理学
  • 1篇区位
  • 1篇区位商
  • 1篇历史演变
  • 1篇粮食单产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程叶青
  • 2篇张阳生
  • 2篇邓吉祥
  • 1篇房艳刚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5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改造的区域模式与对策措施被引量:11
2010年
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东北地区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约2/3,改造中低产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21世纪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西部区和辽河平原东北部4个区域为重点,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出推进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改造的对策措施,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指导。
程叶青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动因分析被引量:56
2009年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表现为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和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⑤依据1980年粮食单产和1980—2005年粮食单产平均增长率,可将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划分为5种空间类型。指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
程叶青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粮食单产
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模拟与优化调控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着眼于人地系统的复杂动态特征,基于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的结构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构建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仿真模型。依据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与未来目标,进行多情景模拟,提炼出传统发展、种植业结构优化发展和农牧综合协调发展3种代表性调控模式。对比分析后认为,农牧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农业地域结构必须控制非农用地快速扩张、挖掘农业综合生产潜能、培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
程叶青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化及潜力预测被引量:6
2010年
基于1980-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和集中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及其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波动型增长态势,可分为高速增长期、低谷期和稳定恢复期3个阶段,这3个阶段粮食产量与国家粮食总产量变化都呈较强的正相关。黑龙江省2020年和2030年粮食生产潜力可分别达到4418.08万t~4664.60万t和4432.43万t~4707.42万t,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表3,参14。
邓吉祥程叶青张阳生
关键词:区位商粮食生产
21世纪初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塞尔指数和GIS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2000~2007年42个典型县域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评估模型,探讨该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省域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片区行政面积约占全省的46%,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80%。(2)2000年以来,全省及三大片区内部各县域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逐渐由波动趋于相对稳定。(3)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耕地面积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涝面积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而耕地面积、水库容量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异。
邓吉祥程叶青张阳生
关键词:粮食生产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程叶青房艳刚
关键词:动因
国内外农业地域结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被引量:5
2009年
农业地域结构是农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外农业地理学者在农业土地利用与驱动机制、农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农业类型划分与农业区划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①农业地域结构及其演变的综合性研究和规律性探讨较少。②侧重于自然要素对农业地域分异和生产布局的影响,缺乏人文因素及其与自然因素的耦合机制研究。③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和静态特征的描述为主,缺少定量分析和动态模拟。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深入开展农业地域结构演变过程、格局及驱动机制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实践价值。
程叶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