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3-1013)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德民夏寅王少植周兵王政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尸体解剖
  • 3篇小脑
  • 3篇脑桥
  • 3篇内耳
  • 3篇内镜
  • 3篇内窥镜
  • 3篇窥镜
  • 2篇手术
  • 2篇小脑脑桥角
  • 2篇内耳门
  • 2篇内窥镜检
  • 2篇内窥镜检查
  • 2篇镜检
  • 2篇耳道
  • 1篇血管神经
  • 1篇乙状窦
  • 1篇噪声性
  • 1篇噪声性聋
  • 1篇神经节
  • 1篇手术中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耳鼻咽...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夏寅
  • 6篇韩德民
  • 4篇周兵
  • 4篇王少植
  • 3篇贺飞
  • 3篇王政伟
  • 2篇史金凤
  • 2篇赵庆
  • 2篇雷厉
  • 2篇范尔仲
  • 2篇龙海珊
  • 2篇龚树生
  • 2篇李颖
  • 1篇王政委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迷路后进路内镜手术中内耳道的定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为迷路后进路处理桥脑小脑角区及内耳门区病变手术中内耳道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模拟迷路后进路操作,沿外半规管平面导入0°2.7 mm耳内镜,观察内耳道与外半规管的关系。结果:内耳道口中心与外半规管平面一致,面听神经束的走行(内耳道走行)与外半规管平面的关系:①面听神经起始部位于外半规管平面之下者2侧(6.7%);②面听神经起始部位于外半规管平面者15侧(50.0%);③面听神经起始部位于外半规管平面之上者13侧(43.3%)。结论:在迷路后进路桥脑小脑角区及内耳道手术中,以外半规管定位内耳道具有直接、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的优点,更符合微创外科手术的要求。
王少植夏寅周兵韩德民王政伟贺飞
关键词:解剖学内镜内耳道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脑桥角及内耳门区手术的实验解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测量比较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的距离;迷路后间隙与乙状窦距外耳道后壁距离的相关性,为经迷路后入路内镜下小脑脑桥角区及内耳道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乳突轮廓化,迷路骨骼化,乙状窦全程解剖。①测量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的距离;②测量乙状窦前缘至后半规管弧顶及其到骨性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经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①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6.74±1.26)mm和(32.46±2.24)mm;②乙状窦前缘与骨性外耳道后壁及与后半规管弧顶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15.65±1.26)mm和(10.83±0.85)mm,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672,P<0.01)。结论①迷路后入路小脑脑桥角手术较乙状窦后入路的路径更短且直接;②通过测量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之间的距离可用于评估迷路后间隙的大小,从而对小脑脑桥角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王少植夏寅周兵王政伟贺飞韩德民
关键词:小脑脑桥角尸体解剖内窥镜检查
乙状窦距外耳道的距离与迷路后间隙的关系的相关性探讨
2011年
目的测量乙状窦前缘与外耳道后壁及与后半规管弧顶之间的距离,为经迷路后间隙进行的内镜辅助下的桥小脑角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乳突轮廓化,迷路骨骼化,乙状窦全程解剖。测量乙状窦前缘至后半规管弧顶之间及其到骨性外耳道后壁之间最短距离。经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乙状窦前缘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的平均值15.65±1.26 mm,乙状窦前缘与后半规管弧顶之间距离的平均值10.83±0.85 mm,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672,P<0.01)。结论通过测量乙状窦前缘与外耳道后壁之间的距离可用于评估迷路后间隙的大小,从而对桥小脑角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王少植夏寅周兵王政委贺飞韩德民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尸体解剖内窥镜
噪声性聋耳蜗螺旋神经节磷酸化c-Jun活性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神经损伤性噪声引起4周昆明小鼠出现暂时性阈移(TTS)和永久性阈移(PTS),探讨听觉通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活性调节耳蜗螺旋神经节(CG)磷酸化c-Jun变化。方法:采用30只昆明小鼠制作噪声性聋动物模型,进行听觉脑干诱发反应听力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耳蜗听觉通路中NMDAR关键成分(磷酸化c-Ju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噪声性聋诱导PTS后8h、48h、7d、14dCG磷酸化c-Jun的相对吸收度值明显增加,而阳性细胞数依次减少。噪声性聋诱导PTS前后立即腹膜腔注射MK-801引起相似改变。而诱导TTS后48h则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磷酸化c-Jun在噪声性聋后表达的增加具有时间相关性;MK-801通过阻断噪声暴露后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减少突触后钙内流所致的兴奋性毒性,从而保护听觉神经。因此,NMDAR可能参与了内耳损伤。
夏寅龙海珊韩德民龚树生雷厉史金凤范尔仲李颖赵庆
关键词:噪声性聋免疫细胞化学螺旋神经节
耳内镜下实验解剖内耳门区血管神经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利用不同角度耳内镜对内耳门区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开展桥脑小脑角区微创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模拟迷路后进路操作,分别以0°、30°、70°耳内镜对内耳门区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测、分析。结果①内耳门区动脉袢出现率为70%(21/30),而且大部分需借助30°或70°内镜方能明确;②前庭耳蜗神经裂隙界面在内耳门区出现率为60%(18/30),其中12侧此裂隙界面位于内耳道外、Ⅷ脑神经束的外表面,用0°内镜即可直接看到;另外6侧此裂隙界面位于内耳道内、Ⅷ脑神经束的下表面,只有用30°或70°的内镜才能看到,与Ⅷ脑神经束进入内耳道前所形成之前庭耳蜗神经裂隙界面恰成90°旋转。结论应用多角度耳内镜才能清晰观察并确认内耳门区的动脉袢及定位前庭耳蜗神经裂隙界面。
王少植夏寅周兵王政伟贺飞韩德民
关键词:小脑脑桥角内窥镜检查尸体解剖
隔声后听觉重塑模型中听皮质突触NR2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隔声后听觉重塑模型中听皮质突触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NR2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45只,分成隔声组、隔声后听觉重塑组及对照组各15只,Optiprep沉降梯度超速离心从初级听皮质提取高度纯化的突触体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检测技术对生后隔声14d组、28d组、42d组、隔声7d后再给予纯音暴露的各实验组听皮质突触体NR2A表达进行比较。结果:隔声使生后14d组和28d组动物听皮层NR2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隔声7d后再给予纯音暴露则又使NR2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呈现双向调节趋势。隔声和纯音暴露对生后42d组成熟大鼠听皮层NR2A表达不再产生明显调节作用(P>0.05)。结论:在大鼠生后发育关键期,听觉经验可改变听皮层NMDA受体NR2A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为研究感觉功能发育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资料。
夏寅龙海珊韩德民龚树生雷厉史金凤范尔仲李颖赵庆
关键词:突触体NMDA受体隔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