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7023)

作品数:11 被引量:210H指数:9
相关作者:周立祥王世梅王电站黄峰源方迪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污泥
  • 5篇制革
  • 4篇制革污泥
  • 4篇硫杆菌
  • 3篇生物沥浸
  • 2篇氧化硫
  • 2篇氧化硫硫杆菌
  • 2篇生物降解
  • 2篇酵母
  • 2篇酵母菌
  • 2篇颗粒污泥
  • 2篇混合菌
  • 2篇混合菌群
  • 2篇降解
  • 2篇好氧
  • 2篇好氧颗粒
  • 2篇好氧颗粒污泥
  • 2篇
  • 2篇城市污泥
  • 1篇絮凝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周立祥
  • 6篇王世梅
  • 3篇王电站
  • 2篇黄峰源
  • 1篇周顺桂
  • 1篇方迪
  • 1篇刘奋武
  • 1篇郑冠宇
  • 1篇陈浩
  • 1篇李超
  • 1篇封培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moval of Cr from tannery sludge by bioleaching method被引量:10
2006年
Bioleaching of Cr(III) from tannery sludge using the mixture of ingenuous iron- and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inves- tigated in batch flasks. Experiments involved the adaptation of indigenous iron- and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the pre-acidification the sludge to pH 6.0 and the addition of energy substrates. Results showed the inoculation of mixture of ingenuous iron- and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and co-addition of Fe2+ and elemental sulfur accelerated acid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of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iginating from the bio-oxidation of Fe2+ and elemental sulfur. Dissolved Cr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concomitant with pH decreased in the sludge and reached its maximum removal of 95.6%.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odor of bioleached sludge could be noted. However, 20.4% of N, 24.5% of P and 14.3% of organic matter were lost in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The residual Cr content in the leached tannery sludge was acceptable for use in agriculture. This study had shown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developed for sewage sludge, to tannery sludge with high Cr.
ZHOU Shun-gui ZHOU Li-xiang WANG Shi-mei FANG Di
关键词:制革行业淤泥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被引量:33
2007年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4^2-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郑冠宇王世梅周立祥
关键词:生物沥浸病原物城市污泥制革污泥
酵母菌与两种硫杆菌复合对污泥中三价铬的去除被引量:15
2006年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LX5(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LX5)、氧化硫硫杆菌TS6(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和耐酸性酵母菌R30(Rhodotorula sp.R30)对重金属铬(Cr3+)的耐受性.结果表明,700mg/L的Cr3+对硫杆菌LX5、TS6的生长和氧化活性影响不大,但Cr3+浓度大于500mg/L时明显抑制酵母菌R30的生长.酵母菌R30与硫杆菌LX5和TS6复合能明显加速污泥淋滤的进程,最佳复合比为酵母菌R30接种量2.0%,硫杆菌LX5和TS6接种量10%.分别用含酵母菌R30数量为104个/mL和102个/mL的酸化污泥作接种物进行污泥淋滤,发现淋滤过程中pH值下降的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淋滤起始时添加2.0%的酵母菌R30,则淋滤反应提前36h结束.由此可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污泥淋滤中,污泥中所含耐酸性酵母菌的数量是加快淋滤的关键.
王世梅周立祥黄峰源
关键词:制革污泥
氧化硫硫杆菌TS6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重金属耐受性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介质起始pH以及重金属对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菌株生长与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TS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起始生长pH范围为2.0~6.0.在上述条件下,TS6旺盛生长,表现出氧化硫能力最强.通过检测TS6对几种重金属(Cr^3+、Cu^2+、Zn^2+、Ni^2+)的耐受性,结果发现TS6对上述重金属均有较强的耐受性,至少可耐受Cr^3+、Cu^2+、Zn^2+、Ni^2+的浓度分别达1500、400、1000和250mg·L^-1.在相同的浓度下,不同重金属对TS6生长产酸作用的影响由小到大依次为Cr^3+、Zn^2+、Cu^2+、Ni^2+.随着TS6菌株驯化时间的延长,它们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可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完全满足对各种污水污泥进行生物淋滤处理的条件.
黄峰源王世梅周立祥
关键词:氧化硫硫杆菌温度PH重金属耐受性
不同能源物质配合及化学强化对生物沥浸法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被引量:33
2009年
采用复合硫杆菌和不同能源物质配比,通过序批式摇瓶实验,研究了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效果特别是对脱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以不同比例添加底物Fe2+与S0条件下,城市污泥沥浸系统中pH、Fe2+、Fe3+,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比阻γ和毛细吸水时间CST)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对生物沥浸处理后污泥采用Fenton试剂化学强化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0的添加量为2g.L-1,Fe2+的添加量大于1g.L-1时,采用1∶1回流比,在2.0~2.5d均可以完成生物沥浸过程.生物沥浸中复合能源物质的加入对城市污泥脱水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投加2g.L-1S0的同时,投加4~6g.L-1的Fe2+,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性提高8~10倍.对生物沥浸后污泥进行Fenton试剂化学强化处理,可进一步使污泥的脱水性提高50%.生物沥浸和Fenton试剂联合处理方式,可使污泥的脱水性提高18倍.这对污泥高干度脱水和污泥减量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刘奋武周立祥
关键词:城市污泥生物沥浸FENTON试剂脱水性能
好氧颗粒污泥法降解苯胺的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在控温摇床上采用好氧振荡的方法,在含有苯胺和硝基苯混合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污泥中,驯化降解苯胺的混合微生物.在驯化过程中发现混合微生物逐渐形成了颗粒污泥,采用此颗粒污泥(混合微生物)进行苯胺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微生物在以苯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降解苯胺的能力,且最适宜的温度为28℃,最佳的pH值为7.0,当苯胺的起始浓度为600mg/L时,此条件下在18h内被完全降解,混合微生物降解苯胺的速度达到33.6mg/(L.h).
王电站周立祥
关键词:苯胺好氧颗粒污泥混合菌群生物降解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降解硝基苯的活性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三角瓶在摇床上好氧振荡的方法,用硝基苯(nitrobenzene,NB)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污泥驯化培养能够降解NB的混合菌群,发现在此培养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形成颗粒化(颗粒污泥),采用此颗粒污泥(混合菌群)进行降解NB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菌群在以NB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情况下降解NB的效果最好,该混合菌群降解NB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8℃,能够适宜于pH 9.0以下的弱碱性环境,且最佳的pH值为7.0,当NB的起始浓度为600 mg.L-1时,混合菌群适应期较短,在6 h以下,混合菌群在24 h内能够完全降解NB,降解速率最大,达到28.8 mg.(L.h)-1,由此表明,好氧颗粒污泥法用于含硝基苯类化工废水的处理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王电站周立祥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混合菌群硝基苯生物降解
提高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平板检出率的方法:双层平板法被引量:53
2005年
用2%的水琼脂作底层平板,上面涂布异养菌(酵母R30)菌液,再倒入分离硫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作上层平板,涂布一定稀释度的含硫杆菌的菌悬液,30℃下倒置培养.结果显示,氧化硫硫杆菌菌落在双层平板上检出的时间比单层平板提早5d,检出率提高3·6倍,氧化亚铁硫杆菌菌落在双层平板上,检出率提高2·1倍.琼脂经高压灭菌后产生较高浓度的对化能自养菌有毒的水溶性有机物可能是影响单层平板检出率的重要原因,而双层平板下层的异养菌因能消耗上层的水溶性有机物从而可大幅度提高硫杆菌的检出效率.
王世梅周立祥
关键词:酵母菌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饮用水除浊上的作用被引量:7
2009年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1,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对其所产生物絮凝剂MBF1进行初步提取,考察了MBF1对长江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对长江原水处理中絮凝剂MBF1用量为40mg·L-1时,长江原水浊度和CODCr从处理前的56.2NTU和42.67mg·L-1下降到0.6NTU和13.47mg·L-1,去除率可达到99.0%和68.4%,处理后水的两指标达到饮用水标准.同时,比较了生物絮凝剂MBF1与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化学絮凝剂对长江原水浊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发现MBF1具有用量更少(40mg·L-1),适应性广(pH1~10,温度0~45℃条件下都有较好处理效果,且对搅拌程序无特殊要求)及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动物急毒性试验表明,该絮凝剂无急毒性反应,在给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封培王世梅周立祥
关键词:KLEBSIELLA生物絮凝剂饮用水去除率
制革污泥中铬的生物脱除及其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被引量:59
2004年
构建了一个以70L生物淋滤反应器为主体的制革污泥生物除铬的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特异的硫杆菌TS6,反应6d,制革污泥中Cr溶出率可达到87 4%.随后进行的污泥沉降与离心脱水试验表明,生物淋滤具有显著的污泥调理功效,显著提高污泥沉降与机械脱水性能.生物淋滤处理的污泥,经12h的静置沉降,污泥体积可减少57 2%,并且无需添加任何絮凝剂,即可取得良好的机械脱水效果.生物淋滤处理导致的污泥体系pH的下降与Fe3+浓度的上升可能是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周立祥周顺桂王世梅方迪王电站
关键词:生物淋滤制革污泥污泥沉降除铬硫杆菌脱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