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45)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毅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文人“墨戏”与宋诗意韵被引量:5
- 2010年
- 以水墨传达情韵、以线条展现骨气的文人"墨戏",明确了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立骨的发展方向。宋代文人在翰墨游戏中以诗意入画,以书法的笔墨作画,其书法又与诗法相通,从而使书画艺术与诗歌创作相互渗透,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这不仅导致士人画的兴盛,对宋诗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以画境和书法入诗,丰富了"以才学为诗"和"以文字为诗"的宋诗意韵,便于出新意而自成一家。就文艺思想而言,主张用自然的"天眼"观物,解脱束缚而得"游戏三昧","天机"骏利与"胸次"清旷彼此关联,意境的创造与人格的涵养互为表里,以贯通诗书画的情韵和书卷气,表现超凡脱俗的心灵和人格理想。
- 张毅
- 关键词:宋诗意韵笔法胸次
- “无声诗”与“无形画”的现象直观被引量:3
- 2012年
- "无声诗"指的是画,而"无形画"说的却是诗,这种换位言说不仅是以诗意入画和以画法入诗的文艺现象之反映,也与于"无声"、"无形"处见精神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照方式有一种本质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听之以气"的"静观"决定了画家追求画中有诗而以山水画为正宗的审美取向,色即空的般若"空观"对诗中有画的山水诗的兴盛有决定性影响,那么"诗画本一律"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则建立在六根互用的通感和视听圆融的"通观"之上,涉及视觉与听觉的沟通、色法与心法的集合,以及虚实相生的审美原理。"静观"、"空观"和"通观",是中国诗画创作现象直观的三种审美方式。
- 张毅
- 关键词:静观空观通观
- 宋人心仪唐诗句法现象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学习唐诗句法对宋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摘句批评、集唐人句为诗等方式,宋人逐渐找到了一条追求“意新语工”的诗歌发展道路。在宋人心仪的各种唐诗句法里,杜诗以句式的多变和体格的全备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杜诗“句中有眼”的示范作用,启发人们在学杜过程中超越句法的限制,力求于意境、风骨、气格和韵味等方面逼近老杜。对这些涉及诗歌语意结构的创作现象进行分析,能展现宋人学习唐诗过程中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创造精神。
- 张毅
- 关键词:唐诗句法
- 阴阳五行与中国古代诗学被引量:1
- 2013年
- 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它贯穿儒家的经学与理学,呈现出由宇宙论到本体论、由天道观到心性说的发展过程。儒家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诗歌声律论和文学创作论方面,更是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诗性智慧,使诗人由体验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境界,进到全身心融入自然山水的“天人合一”境界。
- 袁济喜
- 关键词:阴阳五行天地之心声律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