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284)

作品数:7 被引量:116H指数:6
相关作者:姚晓华吴昆仑蒋礼玲任又成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青稞
  • 3篇幼苗
  • 3篇幼苗生长
  • 3篇种子
  • 3篇种子萌发
  • 3篇萌发
  • 3篇苗生长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功能
  • 2篇生理特性
  • 2篇基因
  • 2篇PEG预处理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调控基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幼苗抗旱
  • 1篇幼苗抗旱性
  • 1篇幼苗生理
  • 1篇幼苗生理特性

机构

  • 6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6篇姚晓华
  • 5篇吴昆仑
  • 2篇任又成
  • 2篇蒋礼玲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稞Hva1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青稞种子胚胎成熟晚期丰富蛋白(LEA)基因Hva1与青稞抗旱性的关系,以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和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下Hva1基因在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va1基因在抗旱性不同的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均呈单峰模式,且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表达峰值和对应的PEG胁迫浓度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PEG胁迫浓度大于13.18%时,旱地紫青稞的Hva1基因表达量高于大麻青稞。可见,Hva1基因的表达在青稞的抗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成功构建了青稞Hva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期望为抗逆性基因在青稞中的应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姚晓华吴昆仑任又成蒋礼玲
关键词:青稞实时荧光定量PCR
2,4-D预处理对久置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讨外源植物生长素对久置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以常温放置3年和5年的青稞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1~10.0 mg/L)的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3年后青稞种子萌发率和生根率为65%~70%,放置5年后仅为50%~60%;适宜浓度的2,4-D处理对久置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功能的改善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0.5 mg/L的2,4-D对促进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提高的效果最好,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可见,适当浓度的2,4-D处理不仅能显著促进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且能改善幼苗的生理功能,增强其生理特性。
安海梅姚晓华
关键词: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功能
青稞脂质转运蛋白基因blt4.9的克隆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解脂质转运蛋白基因在青稞中的功能,以青稞品种昆仑12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得到青稞blt4.9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U170187),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720 bp,开放阅读框长348 bp,编码115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kD,理论等电点9.04,不稳定系数为28.41,是一个稳定的蛋白质。blt4.9编码的蛋白绝大多数属于疏水区,没有较大的亲水区。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大麦blt4.9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最高(98.3%)。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blt4.9基因在20%~30%PEG-6000、4℃以及50μmol L^(-1)ABA处理后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在抗逆性强的青稞品种(旱地紫)中的表达量高于在抗逆性弱的品种(大麻)中,推测该基因与青稞的抗逆性有关。该研究结果为利用青稞脂质转运蛋白基因改良青稞抗逆性奠定了基础。
姚晓华吴昆仑
关键词:青稞克隆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量
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选择国内外28份青稞品种材料幼苗第一片展开叶,分别测定其相对含水量和失水率,并选择其中对水分胁迫敏感与不敏感的材料各1份,研究不同浓度(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短期水分胁迫对青稞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28个青稞材料中‘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最高(60.16%)、‘大麻青稞’最低(38.98%),而离体失水率‘旱地紫青稞’最低(8.80%)、‘大麻青稞’最高(20.20%)。说明‘大麻青稞’对水分胁迫最敏感,而‘旱地紫青稞’最不敏感。(2)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青稞种子的萌发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旱地紫青稞’和‘大麻青稞’种子分别在15%和10%PEG处理下发芽和生根最佳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品种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在10%PEG处理下表现最佳,但‘大麻青稞’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逐渐降低,并在30%PEG处理下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大麻青稞’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在20%PEG处理下最佳。研究表明,短时间低浓度PEG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PEG处理却具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PEG胁迫条件下,耐旱性强比耐旱性弱品种的自我调控能力更强。
姚晓华吴昆仑
关键词: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功能
植物抗寒相关功能与调控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低温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高海拔的冷凉地区。近年来随着抗寒基因工程的发展,有关植物抗寒性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本研究从抗寒相关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基因两方面入手,归纳了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植物的抗寒相关功能基因(冷诱导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和抗氧化酶基因等)和调控基因(AP2/EREBP、NAC、MYB、WRKY和bZIP转录因子)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利用植物抗寒相关基因提供参考,为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和植物抗寒育种提供依据,期望随着研究的深入能够培育出多抗寒性植物新品种。
姚晓华
关键词:植物抗寒性功能基因调控基因
不同生态区青稞昆仑13号产量成因分析及栽培措施优化方案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解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的产量影响因素,本试验以昆仑1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三类不同生态区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对其产量、田间群体密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肥料和密度试验表明生态环境对昆仑1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昆仑13号在3个生态区的平均产量变幅为3 148-6 510 kg/hm2,生态环境和播种量对昆仑13号田间群体密度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试验给出了昆仑13号在3个生态区达到目标产量需要施入尿素、磷酸二铵和播量的最优实施方案.这些栽培措施组合和不同生态区高产分析建议可以作为昆仑13号青稞新品种在青海省青稞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任又成姚晓华蒋礼玲吴昆仑
关键词:生态区青稞高产栽培
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32
2013年
以抗旱性弱的青稞品种‘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EG预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大麻青稞’种子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子的发芽率、生根率、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均在10%的PEG处理下值最高,分别为对照的L14、1.05、1.24和1.33倍,且除生根率外,其他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先增加后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并在15%PEG处理下最佳,分别为对照的1.38、1.84、0.65和0.71倍,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2)当幼苗经30%PEG重度胁迫时,其叶片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胁迫前下降42.11%和38.98%,而经15%PEG预处理的两者含量比胁迫对照组提高了42.80%和1.01倍;经30%PEG重度胁迫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胁迫前上升了28.24%和6.04%,而经15%PEG预处理的两者含量比胁迫对照组降低了28.64%和33.41%。表明低质量分数的PEG对青稞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生理特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分数的PEG处理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姚晓华吴昆仑
关键词: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抗旱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