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905001040431)
-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志刚吴敏媛高超崔蕾张瑞东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崔蕾吴敏媛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联合化疗方案无病生存率血液肿瘤
-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与急性白血病被引量:4
- 2010年
- 高超李志刚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LL基因重排
- MLL基因重排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11q23染色体异常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见改变,此异常导致位于11q23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发生重排。此类白血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1]。目前WHO在对白血病的重新分类中将其单独列为11q23/MLL白血病。
- 高超李志刚崔蕾吴敏媛
- 关键词:MLL基因重排儿童急性白血病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阳性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基因重排的定量检测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建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的实时定量(RQ)-PCR 检测体系,以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采用定性 PCR 筛选109例儿童 B 细胞 ALL(B-ALL)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根据连接区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 RQ-PCR 技术,采用胚系 Taqman 探针与引物,在41例患儿中建立 RQ-PCR 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等。结果109例儿童 B-ALL 初诊标本中 IgH 单克隆重排有48例,经测序分析发现,V、D、J 片段频率最高的分别为 V3家族、D3家族和 J4家族。RQ-PCR 方法扩增48例 IgH 单克隆重排的初诊 DNA,其中41例可重复敏感度和最大敏感度均≤10^(-4),非特异性扩增的循环阈值(Ct 值)均>40,与特异性扩增 Ct值的差距均>3。标准曲线斜率均值为-3.31±0.19,截距均值为37.66±1.23,相关系数均为0.97以上。结论以 IgH 基因重排为靶分子,采用 RQ-PCR 方法和胚系探针策略检测儿童 B-ALL,敏感性≤10^(-4),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适于 MRD 的定量研究。
- 崔蕾李志刚高超吴敏媛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免疫球蛋白类重链基因重排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策略的思考被引量:20
- 2010年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中,随着诊断、分型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方案的改进,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上的先进治疗组通过多中心研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诊治理念与手段,并收到很大的成效。国内由于经济、社会或医疗条件所限,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充分地利用上述成果;
- 吴敏媛李志光李志刚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约占70%。t(1;19)(q23;p13)是小儿ALL较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之一,大约可在3%-5%的B细胞ALL患儿中发生,此易位涉及1号染色体上的前B白血病1(pre—B leukemia 1,PBX1)基因和第19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增强子结合因子(immunoglobulin enhancer bindingfactor,E2A)基因,在衍生19号染色体上形成E2A/PBX1融合基因。我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我院ALL患儿中此易位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患儿的临床特征。
- 赵玮李志刚高超吴敏媛刘怡李蓓李彬张永红石慧文谢静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BX1儿童期染色体易位9号染色体
- 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变异型sil-tal1融合转录本和基因组DNA断裂点
- 2011年
- 本研究探究1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变异型sil-tal1融合转录本的序列。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质粒载体并测序,针对变异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cDNA水平发现4种不同的融合转录本,分别保留了sil基因的部分外显子或内含子序列,并存在插入和删除现象。经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组DNA序列,发现了一种新的sil-tal1重组,其sil基因的断裂点在DNA水平上与文献报道不同。结论:此例患儿白血病细胞的tal1基因发生了新型重组,并表达经典型的和至少3种变异型的融合转录本,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转录剪接机制异常所致。
- 赵晓曦梁丽姬丁卫李志刚
- 关键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率指标检测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P-ALL)诱导缓解治疗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率(CL)对于预测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6例初治BCP-ALL患儿进行3方面研究:(1)分析诱导缓解治疗期CL对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影响.CL的3类4项评估指标包括: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d8-PR)、诱导缓解治疗第22天、第33天骨髓形态学检测(d22-BM、d33-BM)、第33天微小残留病检测(d33-MRD);(2)计算4个评估指标预测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指标预测复发的效力;(3)分析4个指标的一致性.结果 (1)单因素生存分析中,分别按4个指标将患儿分成不同的亚组,各亚组的R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d33-MRD≥10-3、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具有独立预后意义.(2)d33-MRD预测复发灵敏度最高(69.9%),而特异度(88.5%)最低.(3)3类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差,但d22-BM、d33-BM呈幼稚细胞≥5%的病例全部呈d33-MRD≥10-3,而d8-PR呈泼尼松反应不良的病例则不然,表明d8-PR含有d33-MRD所不能涵括的预后信息.结论 诱导缓解治疗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率对儿童BCP-ALL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诱导缓解治疗后骨髓MRD检测预测复发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形态学检测,而泼尼松敏感试验结合诱导缓解治疗后骨髓MRD检测可能是评估白血病细胞清除率的最好方法.
- 易志刚崔蕾高超金眉张瑞东李志刚吴敏媛
- 关键词:代谢清除率分子生物学
- 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白血病/淋巴瘤Ig/TR基因重排模式及其临床特征被引量:9
- 2011年
- 为分析3例少见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Ig/TR)重排模式及其临床特征,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检测SET-NUP214融合基因表达;采用欧洲BIOMED-2协作组设计的多重PCR体系,分析Ig/TR重排模式,并根据连接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3例患儿融合基因的融合位点位SET基因的第7外显子和NUP214基因的第18外显子之间。3例患儿分别诊断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患儿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2)和Ⅳ期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3)。患儿1治疗反应极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复发;患儿2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MRD>10-2,提示预后较差,在巩固治疗期死于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导致的严重感染;患儿3在第15天时即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CR),第33天时MRD转阴,CR已30个月。3例患儿均检出TR基因克隆性重排,患儿1和患儿3检出TRD、TRG、TRB基因重排;患儿2只有TRD、TRB基因重排,还检出IgH以及IgKKde重排。3例患儿共检出6个TRB基因重排,均为不完全重排;TRD、TRG基因重排中,85.7%(6/7)为完全重排,14.3%(1/7)为不完全重排。结论:SET-NUP214+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阶段可能在TRG、TRD基因重排之后、TRB基因重排开始不久。患儿1、患儿2的肿瘤细胞的不成熟程度较高,可能与预后或治疗反应差存在一定相关性。
- 李伟京崔蕾高超赵晓曦刘曙光邢艳平张瑞东张大伟王斌李志刚吴敏媛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瘤MRD
- 儿童E2A—PBX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种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比较E2A—PBX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北京儿童医院2003方案(BCH-03组)及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2008方案组(CCLG-08组)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初治的59例E2A—PBX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BCH-03组37例,CCLG-08组22例。分析两组患儿的初诊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复发时间、无复发生存(RFS)、无事件生存(EFS)等。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免疫表型、早期泼尼松治疗反应及诱导缓解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BCH-03组采用60mg/m。泼尼松,CCLG一08组采用6mg/m。地塞米松,其他药物的剂量及治疗方式均一致。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BCH-03组患儿的微小残留病转阴的比例显著高于CCLG-08组(84.2%抛47.1%,P=0.018)。两组诱导缓解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BCH-03组的EFS显著优于CCLG-08组(94.5%US.71.5%,P=0.010),RFS可能优于CCLG-08组(94.5%US.78.6%,P=0.059)。结论BCH-03方案比CCLG-08方案对E2A—PBXl’儿童ALL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60mg/m。泼尼松可能更适合此亚型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
- 梅妍妍高超崔蕾赵晓曦赵玮李伟京王凯玲姜锦张瑞东谢静石慧文王彬张永红马晓莉周翻吴敏媛李志刚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样儿童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