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Z315)
-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坚刘和堵国成李秀芬聂艳秋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湖南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有机溶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2008年
- 有机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市政污泥厌氧发酵过程提取有机酸、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本研究在确定最佳有机溶剂和萃取剂的基础上,考察了有机溶剂对城市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合适的溶剂和萃取剂分别为磺化煤油和三烷基氧膦。少量磺化煤油对城市污泥发酵产生产有机酸有一定促进作用。
- 李溯李秀芬陈坚刘和
- 关键词:有机溶剂城市污泥有机酸厌氧发酵
- 初始pH值对产氢产乙酸/耗氢产乙酸两段耦合工艺定向生产乙酸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7年
- 以葡萄糖为底物,以经加热预处理并活化过的厌氧污泥为种泥,研究了初始pH值对产氢产乙酸,耗氢产乙酸两段耦合工艺厌氧发酵定向生产乙酸的影响。实验考察了7个初始pH值(5、6、7、8、9、10、11)条件下的底物降解、产物产生和发酵过程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产氢产乙酸段初始pH值的变化不仅影响本阶段产酸,而且影响耗氢产乙酸段产酸。初始pH=5时主要进行乙醇型发酵;pH:6和7时主要进行丁酸型发酵;pH=8时混合酸型发酵类型逐渐占优势,pH=8~11时均以乙酸为主要产物,耦合系统生产乙酸最优初始pH值为10。在初始pH=8-11范围内,产氢产乙酸段初期的乙醇浓度一般较高,但到后期因乙醇被微生物进一步代谢转化成乙酸而使其含量下降。
- 聂艳秋刘和堵国成陈坚
- 关键词:产氢产乙酸PH厌氧发酵
- 产乙酸耦合系统产酸及其微生物种群动态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研究了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系统在不同底物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产酸效率及其不同运行阶段的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系统在底物负荷为4~6g/(L.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d的状态下稳定运行时,乙酸在产氢产酸相达到25-32g/L;在同型产乙酸相达到14g/L左右;系统乙酸产率为0.40~0.48g/g.底物负荷不同时,微生物多样性发生相应变化.同型产乙酸相的Shannon指数远低于产氢产酸相.耦合系统两相中始终有Clostridium和Fusobacterium的存在,而且为优势种群.
- 刘和聂艳秋许科伟堵国成陈坚
- 关键词:微生物种群乙酸
- 城市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 2012年
- 城市污泥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据中国环境公告,到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将达3000万吨/年。
- 刘和
- 关键词: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厌氧发酵生活污水处理厂产酸中国环境
- 酸碱调控污泥厌氧发酵实现乙酸累积及微生物种群变化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污泥厌氧发酵pH调控,研究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产酸微生物种群变化及产氢产乙酸菌群对乙酸产生的贡献。【方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分别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产酸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及产氢产乙酸菌的数量。【结果】pH为10.0时,有机酸和乙酸的产率在发酵结束时分别达到652.6mg COD/g-VS和322.4mg COD/g-VS,显著高于其它pH条件。T-RFLP结果表明,pH值为12.0时,产酸菌优势菌为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pH值依次降为10.0,7.0和5.0时,优势菌分别为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FISH检测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产氢产乙酸细菌数量高于酸性条件。pH为10.0时,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丰度仅为总细菌的0.01%以下。【结论】pH不仅影响了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的产率,并且显著改变了厌氧发酵微生物菌群结构。碱性pH条件下,乙酸的累积主要是由水解发酵产酸菌完成,但在中性和酸性pH条件下,产氢产乙酸菌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 刘和刘晓玲张晶晶陈坚
- 关键词:城市污泥PH厌氧发酵细菌种群
-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螯合剂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高氨氮是厌氧消化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抑制因素之一,在探讨氨氮对厌氧消化产甲烷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微量金属元素A和螯合剂B对高氨氮下厌氧微生物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临界抑制质量浓度为2.0g/L。适量的微量金属元素A和螯合剂B可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当金属元素A的添加量为50 mg/L、螯合剂B添加量为10 μml/L及氨氮质量浓度为0.4g/L时,累积甲烷产量提高了 47.7%。
- 李秀芬胡庆昊陈坚
- 关键词:环境工程厌氧消化氨氮微量金属元素
- 多级逆流工艺促进城市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被引量:12
- 2008年
- 采用一种新型的厌氧发酵工艺--多级逆流发酵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实现高效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目的。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应用多级逆流发酵工艺,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产率分别达到(10.5±0.5)g/L和0.20 gVFAs/gVS,与普通厌氧发酵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31%和54%。此外,在多级逆流工艺中,底物有机质去除率可达50%,较普通厌氧发酵提高了37%。进一步分析多级逆流工艺产酸的机制,发现产酸效率的提高在于降低了发酵产物对厌氧产酸细菌的抑制效应,并且工艺的VFAs产率以及有机质去除率分别取决于第一级和第三级厌氧发酵过程。因此,城市污泥采用多级逆流工艺厌氧发酵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而且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污泥中有机质的去除率。
- 郭磊刘和李秀芬堵国成陈坚
- 关键词:城市污泥厌氧发酵挥发性脂肪酸
- 底物浓度对多级逆流工艺厌氧发酵城市污泥产酸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对一种新型的厌氧发酵工艺——多级逆流工艺厌氧发酵城市污泥产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污泥底物质量浓度条件多级逆流厌氧发酵产酸效果变化较大,当污泥底物质量浓度为VS=100 g/L时,有机酸质量浓度与产率分别达到20 g/L和0.20 g/gVS。对高浓度难降解污泥的处理,多级逆流工艺有较大优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多级逆流促进了高质量浓度污泥底物发酵产酸的机制在于降低了发酵产物对厌氧产酸细菌的抑制效应。
- 郭磊刘和堵国成陈坚
- 关键词:城市污泥厌氧发酵有机酸
- 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厌氧发酵市政污泥生产乙酸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一种新的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以实现高效产乙酸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该两相耦合工艺对市政污泥厌氧发酵能很好地促进乙酸的生成,实验条件下,产氢产酸相乙酸最高浓度达到4.27g/L,同型产乙酸相乙酸最高浓度则为1.07g/L,乙酸产率和VFA产率分别达到0.42g/gVS和0.69g/gVS,与非耦合系统相比,分别提高了61.5%和53.3%.实验结果还证明,污泥经热碱法预处理之后再厌氧发酵,能更有效地产酸,与不经过预处理的污泥原液发酵相比,前者的产氢产酸相乙酸浓度比后者提高了2.9倍.
- 石峰刘和聂艳秋堵国成陈坚
- 关键词:市政污泥厌氧发酵
- 反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 2010年
-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反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萃取剂、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最佳反萃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60 min,反萃取相pH值为9,反萃取剂为NaHCO3,反萃取剂质量浓度为20g/L,浓缩倍数为2.0。支撑液膜可以较好实现混合液中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 李秀芬陶丽佳李溯陈坚
- 关键词:有机酸提取率微滤膜反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