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JY054)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闫坤于树一刘新波罗文博刘轶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贫困
  • 2篇减贫
  • 2篇财政
  • 1篇政府主导
  • 1篇支付
  • 1篇支付制度
  • 1篇中国模式
  • 1篇社会共同需要
  • 1篇收入函数
  • 1篇税收
  • 1篇税收分享
  • 1篇税制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减贫
  • 1篇贫困分解
  • 1篇转移支付
  • 1篇转移支付制度
  • 1篇公共
  • 1篇公共财政
  • 1篇国家分配论

机构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财政部财政科...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闫坤
  • 2篇刘轶芳
  • 2篇于树一
  • 2篇罗文博
  • 1篇卫婷婷
  • 1篇刘新波
  • 1篇杨谨夫

传媒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管理...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国家分配论”与“社会共同需要论”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历史时期,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本文将"国家分配论"与"社会共同需要论"进行对比分析,将二者的合理因素融入公共财政体系之中,在公共财政的"一般"中,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
闫坤于树一
关键词:公共财政社会共同需要
中国模式反贫困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要素被引量:11
2013年
反贫困是要求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重要领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要以全面的视角对中国贫困问题形成整体性认识,发现其中的本质性规律及相关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能够指导实践。本文在深入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影响因素分析,提炼出反贫困中国模式"两线一力"的理论框架: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网两条线索,通过政府主导的财政减贫来实现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
闫坤于树一
关键词:反贫困政府主导中国模式
我国税收分享和转移支付制度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通过对1995~2011年期间中国各省数据的研究,分析了税收分享和转移支付制度对中国各省收入的再分配和稳定效应。我们借助Melitz&Zumer(2002)的模型,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的地区收入再分配和稳定效应不断加强,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其中转移支付制度发挥的收入再分配和稳定效应远小于税收分享制度,因此需要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闫坤杨谨夫
关键词: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
1989—2009年我国农村贫困演变及指数分解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贫困指标的分解分析了近20年农村贫困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989—2000年人均收入显著增长、贫困率逐年下降,减贫成效显著;1997—2000年不同收入水平群体所享受的减贫效果不对等,极端贫困群体更少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应;2000年后我国农村极端贫困者的贫困缺口率增加,处于更加劣势地位;2004—2006年涓流效应被显著削弱。
刘轶芳罗文博
关键词:农村减贫贫困分解
论国际合作力的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在国际合作力概念与内涵已经得到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合作力八个特性的阐述,研究并延伸了国际合作力的外延。八个特性即:主动性和主导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深刻性和实质性,有效性和贡献性,影响性和辐射性,包容性和超越性,创新性和突破性。
闫坤卫婷婷
居民收入函数的参数估计方法比较研究
2013年
由于无法获得居民收入的全部信息,收入函数的估计成为现有研究获得居民收入分布状况的唯一手段.通过介绍Beta模型、GQ模型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法这三种收入函数的参数估计方法,以及以上述方法计算的FGT贫困测度指标,从理论上展示测度指标的差异;并利用CHNS农村与城镇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测算,通过比较三种估计方法计算的FGT贫困率指标与标准贫困率指标偏差,判断不同参数估计法对贫困率指标精度的影响,从而判断不同参数估计方法在我国农村与城市贫困测度中的适用性.实证结果显示:Beta模型对我国农村贫困率的计算更具优势;而GQ模型更适于计算我国城镇低阶贫困率指标、Beta模型更合适我国城镇高阶贫困率指标.这与现有研究的判断存在不一致性.
刘轶芳罗文博刘新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