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102)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启新宋春凤蒲高忠褚晓芳王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伞形科
  • 9篇果实
  • 3篇党参
  • 3篇植物
  • 3篇微形态
  • 3篇微形态特征
  • 3篇明党参
  • 3篇棱子芹属
  • 3篇分类学
  • 3篇分类学意义
  • 2篇解剖学
  • 2篇花后
  • 2篇果实发育
  • 1篇当归
  • 1篇东当归
  • 1篇学成
  • 1篇鸭儿芹
  • 1篇药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南京出入境检...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2篇刘启新
  • 5篇宋春凤
  • 4篇蒲高忠
  • 3篇褚晓芳
  • 2篇惠红
  • 2篇刘玉龙
  • 2篇张勇
  • 2篇王珂
  • 2篇刘芳
  • 2篇李美芝
  • 1篇舒璞
  • 1篇刘芳
  • 1篇王利松
  • 1篇牟颖

传媒

  • 10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果实解剖性状的伞形科阿米芹族葛缕子亚族(Carinae)的数量分类
2020年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产于中国的伞形科(Apiaceae)阿米芹族(Ammineae)葛缕子亚族(Carinae)7属26种4变种1变型以及作为外类群的西风芹亚族(Seselinae)2属6种的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选择18个结构特征作为数量分类性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据数量分类结果提出了部分类群的分类处理建议。观察结果显示:供试种类的果实横切面在果体形状和大小、背棱和侧棱的形状和大小、果棱发达程度、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结晶和色素块的形态等特征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少数种类的某些果实解剖特征呈现出特殊性,其中,仅柴胡属(Bupleurum Linn.)种类和山茴香(Carlesia sinensis Dunn)的果实几不压扁,仅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的果体腹面有隐棱,仅山茴香的油管沿果体连续分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种类可分为5类,其中,山茴香、藁本属(Ligusticum Linn.)种类、鸭儿芹、西风芹属(Seseli Linn.)种类各自聚为一类;柴胡属、茴芹属(Pimpinella Linn.)、丝瓣芹属(Acronema Falconer ex Edgew.)、阿米芹属(Ammi Linn.)和小芹属(Sinocarum H.Wolff ex R.H.Shan et F.T.Pu)5属的种类聚为一类(含5组),其中,尖瓣芹(Acronema chinense Wolff)、阿米芹〔Ammi visnaga(Linn.)Lam.〕和钝瓣小芹〔Sinocarum inocarum cruciatum(Franch.)Wolff ex R.H.Shan et F.T.Pu〕各自聚为组A、组B和组C,组D包含茴芹属和丝瓣芹属的种类,组E包含柴胡属的种类及紫茎小芹〔S.coloratum(Diels)Wolff ex R.H.Shan et F.T.Pu〕。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217%,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36.561%,以背部果棱形状、侧棱形状、每果棱中维管束的数量、腹面是否有隐棱4个性状的绝对权重值均较高;总体上看,果棱、果体形状和分泌结构3大类9个解剖性状对阿米芹族的数量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数量分类结果,认为葛缕子亚族乃至阿米芹族的分类�
刘芳惠红宋春凤刘启新
关键词:伞形科
滇芎属与瘤果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对中国伞形科滇芎属(Physospermopsis Wolff)和瘤果芹属(Trachydium Lindl.)12个种的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根据果实棱槽、外果皮细胞轮廓和蜡条纹饰的特征,这2个属的果实表面微形态可划分为3种类型:1)棱槽平滑-外果皮细胞轮廓不可见-无或少蜡质纹饰型;2)棱槽具瘤-外果皮细胞轮廓不可见-蜡质纹饰近平直或线纹型;3)棱槽粗糙-外果皮细胞呈4~6边形-蜡质纹饰波纹或网纹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学特征探讨了滇芎属与瘤果芹属之间的关系和属下种间关系。
蒲高忠刘启新
关键词:伞形科果实微形态特征
伞形科东当归的果实形态和解剖结构被引量:8
2007年
对伞形科(Apiaceae)当归属(Angelica L.)东当归〔A.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的分生果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观察。该种分生果的外观呈倒椭圆状长卵形,有三角状萼齿,果棱、棱槽和腹面表面均有黄白色斑点。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外果皮终止于果棱顶端的腹面处,合生面宽阔,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中有大量淡黄色晶体,油管在棱槽和合生面处连续分布等。东当归的这些果实形态及解剖结构明显不同于当归属的其他种类,其分类地位有待重新探讨。
褚晓芳刘启新
关键词:东当归
伞形科植物明党参花后果实发育的解剖结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对中国伞形科(Apiaceae)特有种类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花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幼果发育阶段、中果发育阶段(包含中果期Ⅰ、中果期Ⅱ和中果期Ⅲ)和熟果发育阶段(包含熟果期Ⅰ、熟果期Ⅱ和熟果期Ⅲ),明党参果实横切面的大小和形状、果壁(包括外果壁、中果壁和内果壁)厚度及其细胞形态和层数、合生面结构、胚乳形状及大小、外胚乳存在与否、珠心退化与否以及维管束形态等特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明党参分生果横切面的形状由近五边状圆形变化至肾状圆形;果壁由厚变薄且细胞层数逐渐减少;胚乳逐渐增大,从半圆形变化为新月形、马蹄形直至"C"形;外胚乳逐渐消失,珠心逐渐退化;合生面的细胞离层越来越明显直至完全分离。此外,明党参果实中油管和维管束数量变化较小,油管可分为维管束伴生油管和果壁油管;合生面有果壁油管4~6个,此特征与明党参属(Changium Wolff)的相关描述不一致。
宋春凤刘玉龙刘启新褚晓芳李美芝
关键词:伞形科明党参果实发育
中国滇芎属果实解剖特征及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4
2005年
应用比较解剖学方法对国产滇芎属(Physosperm opsisW olff)以及瘤果芹属(TrachydiumL ind l.)和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Hoffm.)共10种植物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分析了分生果的压扁程度、果棱大小、果壁各层果皮的特点、油管数目、胚乳形状等,归纳出上述各属果实的解剖特征,同时结合外部形态及花粉特征,将滇芎属果实分为3个类型。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滇芎属果实的进化趋势以及属下分类和种间关系,并分析了与瘤果芹属和棱子芹属的演化关系,认为滇芎属果实较后二者果实演化程度低。
蒲高忠刘启新
关键词:棱子芹属果实解剖学
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 Hoffm.)13个种类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供试13个种类的花粉粒可分为近菱形、近圆形、椭圆形、近长方形和超长方形5种类型。极轴长度(P)17.1—27.1μm,多为20~25μm;赤道轴长度(E)12.5—19.3μm,多为13.6~18.6μm;PIE值为1.2—2.0,多为1.2—1.5。极面观通常为三角形或近卵状三角形,少数种类为近圆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Pgiraldii Diels)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多为近菱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种类为近长方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为超长方形。萌发孔为三沟孔,大多数种类为角萌发孔,仅云南棱子芹(P.yunnanense Franch.)和太白棱子芹为边萌发孔;沟长达两极或几达两极。赤道区的纹饰密集且多样,大体可分为短皱脑纹、颗粒状纹和细网纹3类,其中仅岩生棱子芹[Prupestre(Popov)K.T.FuetY.C.Ho]具细网纹;极区纹饰与赤道区常不一致,多为穴状网纹或纹饰不清晰。依据观察结果,讨论了棱子芹属在伞形科中的演化地位以及属内各种类间的演化关系,并结合宏观形态特征及果实解剖特征探讨了棱子芹(PcamtschaticumHoffm.)、太白棱子芹和矮棱子芹(P.nanumFranch.)的分类问题。
张勇刘启新王利松舒璞宋春凤
关键词: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类型微形态特征
鸭儿芹不同器官分泌道结构及分布的比较解剖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全株不同器官分泌道的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鸭儿芹的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均有分泌道,其中果实分泌道特化为油管。分泌道多由1层明显小于周围薄壁细胞的分泌细胞组成,不同器官中分泌道的管腔和分泌细胞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组成根中分泌道的分泌细胞较少,多为4~5个;茎中较多,为6~9个,有时多达12~14个;组成叶片分泌道的分泌细胞数差异最大,叶脉中多达22个,叶肉中仅为3个。从横切面上看,根系中的分泌道仅分布在主根和一级侧根的近周皮处,以及主根的韧皮部外侧和髓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近表皮处的厚角组织之间、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靠近木质部的髓部;叶鞘和叶柄的分泌道位于小厚角组织内侧的顶端、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木质部周围,其中在叶鞘中的2个厚角组织之间也有分泌道分布;在叶片的主脉及大侧脉中,分泌道分布于维管束与上下表皮的厚角组织之间,栅栏组织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在果实中,油管分布于内果皮与中果皮之间,多位于棱槽和合生面部位。此外,根和茎中的分泌道具有2种明显不同的分布式样;叶鞘远、近轴面部位分泌道的分布式样分别兼有茎近表皮皮层部位和叶柄维管束木质部部位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从茎向叶柄的过渡性;在果实的果棱维管束下方和2个油管之间还有2层油细胞几乎环果体分布,这种结构在伞形科种类中比较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
牟颖刘启新
关键词:鸭儿芹伞形科分泌道解剖学
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根据果实外表面的纹饰类型、凸起程度和表面蜡质分泌物等特征,可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皱纹型;(2)皱纹-不规则疣状突起型;(3)皱纹-近圆形或多边形突起型。其微形态特征在属下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种的划分和属间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蒲高忠刘启新
关键词:果实扫描电镜微形态特征
中国伞形科阿米芹族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演化研究
自从 Koch(1824)开始进行伞形科分类,到近代 Drude(1989)建立伞形科系统,果实特征一直都是经典分类的重要依据,并且以此建立的分类系统应用至今。但是,随着不同学科的渗入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子系统学...
刘启新刘芳惠红
文献传递
易混中药材明党参和川明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概述了易混中药材明党参和川明参的资源分布、系统学、居群生物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两种我国特有药食两用植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蒲高忠刘启新
关键词:明党参川明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