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10599)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诗萌吴红敏薛辛东魏兵董彦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大鼠在高氧环境下肺成纤维细胞P16-RB-E_2F_1通路的改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在高氧环境下肺成纤维细胞(lungfibroblasts,LF)P16-RB-E2F1蛋白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方法足月新生SD大鼠于生后12h内分别持续吸入85%高氧和空气,于3、7、14和21d随机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采集肺组织,进行LF细胞的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ting法检测P16、RB、E2F1蛋白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其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RB蛋白(p-RBser-795)表达。结果高氧组与空气组相比,生后7d时高氧组P16蛋白及mRNA表达开始减少,E2F1表达增加(P<0.05),14d和21d时P16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E2F1表达则明显增加(P<0.01);各实验组LF的总RB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生后7d时高氧组p-RB蛋白表达增加(P<0.05),14d和21d时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氧可能通过肺成纤维细胞P16基因表达失活,导致RB蛋白磷酸化(Rb灭活),E2F1基因表达水平增加,LF过度增殖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
- 赵诗萌韩丹吴红敏曹美玲董彦君薛辛东
- 关键词:高氧早产儿慢性肺疾病肺成纤维细胞
- E2F1基因在CLD新生鼠肺成纤维细胞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E2F1基因在高氧致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新生鼠肺成纤维细胞中的动态表达,初步探讨E2F1基因在CLD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足月新生SD大鼠于生后12 h内分别持续吸入85%高氧和空气,于3、7、14、21 d随机处死动物后,无菌条件下采集肺组织,进行肺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E2F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E2F1 mRNA含量。结果生后3 d空气组和高氧组E2F1蛋白及mRNA的表达(蛋白:0.251±0.054,0.249±0.074;mRNA:0.066 4±0.003 4,0.066 8±0.003 7)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后7 d时高氧组E2F1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空气组增加(蛋白:0.248±0.041,0.278±0.034;mRNA:0.065 9±0.003 1,0.072 8±0.004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21 d时增加明显(蛋白:0.243±0.077 vs 0.328±0.057,0.241±0.038 vs 0.377±0.063;mRNA:0.241±0.038 vs 0.377±0.063,0.065 5±0.003 8 vs 0.075 0±0.004 1,P<0.01)。结论 E2F1异常高表达参与了高氧致CLD鼠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的病理过程,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赵诗萌吴红敏张良张玲
- 关键词:高氧早产儿慢性肺疾病肺成纤维细胞
- 高氧环境下肺成纤维细胞RB蛋白磷酸化状态的改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在高氧环境下肺成纤维细胞(LF)RB蛋白磷酸化状态的改变。方法:足月新生SD大鼠于生后12h内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和高氧组,分别持续吸入空气和体积分数为0.85的氧气,于3、7、14、21d随机处死动物后,无菌条件下采集肺组织,进行LF的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总RB蛋白及磷酸化RB蛋白(p-RBser-795)表达。结果:高氧组与空气组相比,各时点的LF总R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于生后3d空气组与高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21d时高氧组表达开始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氧可能导致RB蛋白磷酸化(RB灭活),LF过度增殖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
- 赵诗萌魏兵吴红敏薛辛东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病磷酰化成纤维细胞SPRAGUE-DA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