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285)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潘剑茹刘树滔何火聪饶平凡彭树美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融合蛋白
  • 2篇小鼠
  • 2篇UVB
  • 1篇蛋白转导
  • 1篇蛋白转导域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增殖
  • 1篇照射
  • 1篇射线
  • 1篇皮肤损伤
  • 1篇歧化酶
  • 1篇器官
  • 1篇转导
  • 1篇紫外线
  • 1篇紫外线照射
  • 1篇稳定性
  • 1篇介导
  • 1篇跨膜
  • 1篇跨膜递送

机构

  • 6篇福州大学
  • 5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潘剑茹
  • 5篇何火聪
  • 5篇刘树滔
  • 4篇饶平凡
  • 2篇周静宏
  • 2篇彭树美
  • 2篇苏颖
  • 2篇郑光进
  • 1篇傅蓉
  • 1篇黄争荣
  • 1篇吴君心
  • 1篇陈菁
  • 1篇黄文斌
  • 1篇张锦道

传媒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辐射防护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AT-ASPP2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制备TAT-ASPP2融合蛋白,探讨其对人胶质瘤U-87MG细胞和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TAT-ASPP2引物,应用IN-Fusion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TAT-ASPP2,双酶切、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TAT-ASPP2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TAT-ASPP2融合蛋白。MTT法检测TAT-AS-PP2融合蛋白对U-87MG和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TAT-ASPP2,转化E.coli BL21后成功表达TAT-ASPP2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8000,并可被ASPP2特异性抗体所识别。TAT-ASPP2融合蛋白对U-87MG和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5.0±3.0)%和(64.7±2.5)%,而ASPP2蛋白则不能抑制U-87MG和U251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及纯化TAT-ASPP2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何火聪苏颖潘剑茹黄争荣
关键词:胶质瘤融合蛋白增殖
融合蛋白PTD-SOD对豚鼠UVB损伤的预防效应被引量:7
2009年
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豚鼠皮肤一次性中波紫外(UVB)损伤和多次性UVB损伤模型,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对照,探讨两种融合了蛋白转导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PTD-SOD)PTD-SOD1和PTD-SOD2对豚鼠UVB损伤的预防效应,动物实验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豚鼠背部相关区域皮肤的颜色变化,再利用PHOTOSHOP软件通过测量a*值,分析产生红斑程度来衡量辐射损伤的程度。结果表明,对于一次性辐射损伤,SOD基本没有预防效果,两种PTD-SOD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PTD-SOD2的预防效果优于PTD-SOD1,两种蛋白的剂量与其保护效果均呈钟形曲线关系。其最佳给药时间均为辐射前0.5 h,使用量为2000 U,超过则保护效果减弱。对于多次性辐射损伤,也是SOD基本没有预防效果,两种PTD-SOD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PTD-SOD2的预防效果优于PTD-SOD1;皮肤切片结果也表明,两种PTD-SOD都能有效减轻豚鼠皮肤表皮层因多次性UVB辐射引起的肿胀。
潘剑茹周静宏彭树美何火聪刘树滔饶平凡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超氧化物歧化酶
融合蛋白PTD-SOD对受紫外线照射豚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0.26×10-4W/cm2的紫外线(UVB)照射豚鼠背部皮肤,于照射后给予不同的融合蛋白(PTD-SOD1和PTD-SOD2)霜剂和野生型SOD霜剂涂抹受照部位皮肤,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豚鼠背部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用Photoshop软件通过测量分析皮肤红斑度的变化来反映辐射损伤的程度,以探讨两种融合蛋白和野生型SOD对受照豚鼠的皮肤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照射后立即给予PTD-SOD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效果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TD-SOD1蛋白对一次性UVB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好,野生型SOD蛋白对一次性UVB辐射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与PTD-SOD2蛋白相当。
潘剑茹彭树美周静宏何火聪刘树滔饶平凡
关键词:UVB
X射线致小鼠急性损伤的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用6 Gy X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身一次性照射,分别在照射后1、3和7 d经颈椎脱臼处死,测定小鼠外周血红、白细胞数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以及肝脏抗氧化水平。结果表明:照射24 h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急剧降低,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增加,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上升。放射7 d后,胸腺指数稍有回升,骨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和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略为降低,其它指标随时间变化损伤程度持续增加。
何火聪吴君心苏颖潘剑茹郑光进刘树滔
关键词:X射线小鼠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融合蛋白在小鼠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跨膜递送短肽——TAT蛋白转导结构域(简称TAT)介导的与其融合的活性蛋白在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方法以融合蛋白GST-TAT-GFP,GST-GFP-TAT和GST-GFP为研究模型蛋白,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直接通过向小鼠腹腔注射和皮肤涂抹这两种含TAT的融合蛋白及作为对照的融合蛋白GST-GFP,一定时间作用后取体内器官和皮肤做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这些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情况;并对分别融合在C端或者N端的TAT介导GFP在活体动物体内和皮肤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腹腔注射实验结果表明,TAT可以介导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跨膜递送进入到小鼠的心脏、肝、肾、脾和肺,甚至脑组织;其中GST-GFP-TAT跨膜递送效率比GST-TAT-GFP更高。结构模拟分析提示GST-GFP-TAT与GST-TAT-GFP中的TAT的暴露情况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蛋白跨膜递送活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皮肤实验的结果则表明TAT不仅介导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进入小鼠表皮,而且使其进入小鼠皮肤的真皮层。结论 TAT可以跨膜递送不经过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进入小鼠皮肤和体内,递送效率可能与TAT的暴露程度相关;这些结果为在蛋白质疗法方面应用TAT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刘树滔何火聪陈菁傅蓉潘剑茹饶平凡
关键词:融合蛋白跨膜递送器官
不同来源SOD蛋白的稳定性比较被引量:6
2009年
纯化制备了来源于猪血的天然SOD,由大肠杆菌体系表达的PTD-SOD1以及由酵母体系表达的重组SOD和PTD-SOD2三种基因重组SOD蛋白,并从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水浴时间稳定性和外源试剂耐受性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SOD的稳定性总体上是最强的,PTD-SOD2次之,PTD-SOD1最弱,而天然SOD仅比PTD-SOD1稍强.
潘剑茹郑光进黄文斌张锦道刘树滔饶平凡
关键词:SOD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