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214)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张明孔祥利王君萍秦晓娟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及对策分析被引量:30
- 2013年
- 本文具体分析了城乡居民在消费规模、消费环境、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等消费差异的表现,根据1995—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固定投资与消费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社会固定投资的“城市偏好”倾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变迁和政府消费支出的过快增长对我国城乡消费差异具有显著影响。最终提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转变政府主导投资驱动模式、推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和构建“市民-农民工-农民”的消费引导机制以弥合城乡消费差异等政策主张。
- 孔祥利王张明
- 关键词:收入差距固定资产投资
- 环境变迁、结构优化与主体迁徙--农村居民消费的一个综述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城镇化引起的消费环境变迁、农民工带来的消费主体迁徙、互联网引发的消费工具革新以及信息化导致的消费伦理转型的背景,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农村居民消费的现有文献,聚焦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函数检验、结构升级、主体迁徙以及城乡比较等研究视角,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消费函数的中国化进程缓慢、消费结构的演进机理研究不足、消费市场的区域研究不够细化、消费主体的比较欠缺系统研究等缺陷,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 王张明王君萍
- 关键词:农村居民结构优化
- 农民工城乡消费二元性探析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在对消费二元性进行概念界定及文献梳理之后,就农民工的收入来源、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及城乡消费支出流向等特征进行分析,聚焦于城镇化发展路径的体制根源、消费风险分散机制的匮乏、消费模式的城乡碰撞、产品供给的政府缺位及企业歧视等视角对形成机理展开深入探讨,提出如下建议:调整发展路径、消除城乡制度隔离;增加收入稳定性、拓展消费风险分散路径;引导消费观念转型、修正生产的城市偏好;引导汇款合理配置,等等。
- 王张明孔祥利
- 关键词:农民工城乡消费二元性
- 省域内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消费潜能是潜在消费需要与实际支付能力的统一。因城乡消费存在联动机制,且有农民工消费作为弥合城乡消费差异的实现载体,所以将城镇消费现实视为农村消费的一个合理边界,测算农村消费潜能就具有理论科学性及实践可行性。基于绝对收入理论,构建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1989—2020年陕西省农村消费潜能,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已沉淀消费潜能释放空间非正;未来消费潜能释放方向单一;消费潜能的增长优先于挖掘。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 秦晓娟孔祥利
- 关键词:城乡联动新型城镇化支付能力
- 代际差异、身份认同与家庭消费:农民工消费的一个研究综述被引量:8
- 2014年
- 由于其规模的日益庞大及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工消费已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对农民工消费行为二元性、代际差异及身份认同梳理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城乡制度安排、基础设施投资与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后聚焦于农民工个人消费与家庭汇款的关系研究。对现有研究梳理之后发现,当下研究存在缺乏数据支撑、市场细分不足、比较研究欠缺和二元性分析不够深入等不足,最后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王张明孔祥利
- 关键词:农民工身份认同代际差异家庭消费
- 中国居民劳动要素报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2014年
- 在厘清当前我国劳动要素报酬现状的基础上,聚焦于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报酬偏低及分配差距悬殊等关键问题,试图从收入分配“轻劳动”的传统倾向、农民工就业雇员化程度低、城市既得利益集团、非均衡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路径等视角展开具体分析,最终从修正城市偏好倾向、推动政绩评价指标转型、确保工资与生产率同步增长、打破垄断以促进劳动要素流动以及改革个人所得税制与开征遗产税和暴利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王张明王君萍
- 关键词:劳动报酬
- 中国居民劳动要素报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在厘清当前我国劳动要素报酬现状的基础上,聚焦于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报酬偏低及分配差距悬殊等关键问题,试图从收入分配'轻劳动'的传统倾向、农民工就业雇员化程度低、城市既得利益集团、非均衡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抓大放小'的企业改...
- 王张明王君萍
- 关键词:劳动报酬
- 文献传递
- 中国居民劳动要素报酬探析——基于分配习惯、产业发展模式及企业改革路径的视角被引量:1
- 2015年
- 该文在厘清当前我国劳动要素报酬现状的基础上,聚焦于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报酬偏低及分配差距悬殊等关键问题,试图从收入分配"轻劳动"的传统倾向、农民工就业雇员化程度、城市既得利益集团、非均衡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路径等视角展开具体分析,最终从修正城市偏好倾向、推动政绩评价指标转型、确保工资与生产率同步增长、打破垄断以促进劳动要素流动以及改革税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王张明孔祥利
- 关键词: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