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266)

作品数:22 被引量:140H指数:8
相关作者:章翔李兵张戈蒋晓帆张志文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脑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缺血
  • 8篇胰岛
  • 8篇胰岛素
  • 8篇全脑
  • 8篇脑缺血
  • 6篇神经元
  • 6篇缺血后
  • 5篇注射胰岛素
  • 5篇细胞
  • 4篇凋亡
  • 4篇鼠脑
  • 4篇全脑缺血
  • 4篇脑室
  • 4篇脑室内
  • 4篇大鼠脑
  • 3篇动脉
  • 3篇再灌注
  • 3篇神经干
  • 3篇神经干细胞
  • 3篇神经元凋亡

机构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22篇章翔
  • 12篇李兵
  • 9篇张戈
  • 8篇蒋晓帆
  • 7篇张志文
  • 6篇蒋小帆
  • 6篇费舟
  • 5篇李侠
  • 5篇吴景文
  • 4篇王彦刚
  • 4篇梁景文
  • 4篇贺晓生
  • 3篇孙立军
  • 3篇白红民
  • 3篇刘先珍
  • 3篇付洛安
  • 3篇曹卫东
  • 2篇李红旗
  • 2篇姬西团
  • 2篇刘卫平

传媒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年份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为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提供基本的解剖标志和重要的解剖参数,以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方法选用颅骨干性标本15例及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进行湿微解剖测量。结果枕骨髁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枕骨髁长径,左侧24.47±3.32(18.19~30.30)mm,右侧25.16±2.39(20.66—29.02)mm。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至枕骨髁后缘距离,左侧27.66±2.45(23.00~31.48)mm,右侧26.27±1.83(23.68—29.64)mm。枕骨下三角为显露椎动脉的重要标志,枕骨下三角由三条肌肉形成,即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枕骨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及肌支、椎静脉丛和第一颈神经。测量寰椎横突孔外缘至椎动脉入颅处距离,左侧16.87±2.08(12.64~20.1)mm,右侧16.79±1.90(12.44~20.22)mm。结论以上测量指标为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参考。
熊剑章翔周晓平纪荣明岳志健魏学忠
关键词:枕骨髁远外侧入路显微解剖椎动脉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的治疗时间窗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 .方法 造成 42只大鼠全脑缺血后 ,于再灌注后 0 ,30 min,1,3,6 ,9和 12 h等不同时间点脑室内注射胰岛素 1U,再灌注 7d后取脑进行病理检查 ,比较不同处理对大鼠海马 CA1区细胞的影响 .结果 再灌注 0 min时给予胰岛素的保护作用最为强烈 ,随着给予胰岛素时间的推迟 ,胰岛素对海马 CA1区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 .再灌注 6 h给予胰岛素海马 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为 (86± 8) mm- 1 ,是正常对照组的 48.0 % .再灌注 9h后给予胰岛素 ,海马 CA1区神经元大部分已坏死 ,与缺血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胰岛素治疗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为 6
张戈费舟章翔李兵梁景文
关键词:脑缺血治疗时间窗再灌注损伤胰岛素
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神经元凋亡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利用 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造成脑缺血 15 min后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 1U胰岛素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 1和 3d观察海马 CA1区Bcl- 2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结果 全脑缺血后 1d,缺血组及胰岛素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未见原位标记阳性细胞 .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可见呈阳性表达的 Bcl- 2蛋白 ,而缺血组鼠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的表达则呈阴性 .全脑缺血后 3d,缺血组鼠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的表达仍呈阴性 ,海马 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143.5± 11.6 .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呈阳性表达 ,海马 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75 .6± 6 .7.结论 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促进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表达 ,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李兵章翔费舟张志文王彦刚张戈蒋小帆吴景文梁景文
关键词:胰岛素
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2002年
目的 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 (MDS N)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其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 2 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股动脉Seldinger s法穿刺 ,用MDS 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 .结果 本组完全栓塞 2 6例 ,次全栓塞 3例 ,载瘤动脉保持通畅 ,无死亡或永久性并发症 ,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使用MDS N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
章翔付洛安吴景文孙立军李侠蒋晓帆刘先珍
关键词: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共 1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 ,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治愈 ,11例成功地闭塞了瘘口 ,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 (11 12 ) ,1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 .11例获随访 6mo~ 4 .2a ,无复发 .
付洛安章翔孙立军李侠贺晓生蒋晓帆郭建敏刘先珍
关键词: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栓塞治疗
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 mRNA变化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 mRNA含量变化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15 min后行再灌注,治疗组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1 u胰岛素(10μL,1×105u/L),缺血组则经脑室注入10μL生理盐水。利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1、3、5 d观察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后1、3、5 d治疗组海马CA1区可见呈阳性表达的Bcl-2蛋白,而缺血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则呈阴性;Western-blot分析,全脑缺血后1、35、d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电泳条带密度分别为2 890.791±213.616,3 147.396±243.561和2 594.834±204.736,明显高于缺血组的743.376±84.123,804.637±64.547和637.867±54.394(P<0.01)。全脑缺血后1、35、d缺血组及胰岛素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 mRNA相对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能通过促进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基因的翻译途径从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李兵章翔蒋小帆王彦刚张戈
关键词:胰岛素脑缺血BCL-2
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经脑室注射胰岛素对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探讨胰岛素对海马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作用 .方法 利用改良四血管闭塞法 ,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缺血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 1U胰岛素 ,于缺血再灌注后 1,3,5和 7d断头取脑 ,光镜下计数海马区正常神经元 .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3,5及 7d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为 1(6 8.6± 10 .9) ,(133.5±10 .5 ) ,(10 5 .6± 10 .1) ,缺血组则为 (87.4± 5 .1) ,(4 5 .4±6 .1) ,(10 .5± 3.4) .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胰岛素对缺再性脑损伤具有中枢直接保护作用 。
李兵章翔张志文张戈蒋小帆
关键词:胰岛素脑室内注射
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后记忆力损害的保护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后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①选用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胰岛素治疗组24只。Y型迷宫箱(张家港生物医学仪器厂制造,MGM-2型)。②缺血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翼孔及颈动脉,各血管不行闭塞。③各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钻开颅骨,于前囟后1.2mm、左旁1.5mm处用微量加样器进针3.5mm穿刺脑室。成功后胰岛素治疗组于开放动脉夹行再灌注后立即注入1×105U/L的速效基因合成人胰岛素10μL,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④分别于全脑缺血再灌注1,3,5d,假手术组(1只/时相点)、缺血对照组(6只/时相点)、胰岛素治疗组(6只/时相点)大鼠断头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的变化。⑤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用Y型迷宫箱对假手术组(3只)、缺血对照组(6只)、胰岛素治疗组(6只)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以其测试时达到连续10次中9次正确反应所需的电击次数表示。并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结果:实验选用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的表达: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呈阴性表达。缺血对照组于缺血再灌注1d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阴性;3,5d时均呈阳性表达。而胰岛素治疗组于缺血再灌注1,3,5d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均呈阴性。②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各组大鼠学习记忆
张戈章翔秦尚振李兵马廉亭
关键词:胰岛素酪氨酸单氧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记忆
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钨丝微螺旋圈(MDS-N)栓塞治疗16例颅内动脉瘤的体会。方法 经股动脉Seldinger's法穿刺,用MDS-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结果16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4例,次全栓塞2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死亡或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使用MDS-N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傅洛安章翔吴景文李侠蒋晓帆刘先珍孙立军
关键词: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肿瘤
小鼠局灶性线栓脑缺血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建立小鼠局灶性线栓永久性和暂时性脑缺血模型 .方法 雄性ICR及DDY小鼠各 6 0只 ,分别行永久性脑缺血和暂时性脑缺血 ,经颈总动脉插入 8 0尼龙纤维线段 ,将其头端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激光多谱勒流量仪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量 ,术后 2 4h的脑切片经TTC染色计算梗死灶的大小 .结果 永久性脑缺血模型ICR小鼠成功率为 96 % ,DDY小鼠成功率为 70 % ;而暂时性脑缺血模型ICR小鼠成功率为5 7% ,DDY小鼠成功率为 83% .ICR小鼠和DDY小鼠的永久性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6 0± 32 )mm3和 (138± 15 )mm3;暂时性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4 5± 17)mm3和 (12 1±l8)mm3.结论 建立了小鼠种系选择性局灶性线栓脑缺血模型 ,可分别用来研究永久性和暂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
蒋晓帆章翔薛菁晖张志文李兵白红民王彦刚名村尚武永田泉
关键词:小鼠动物模型病理生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