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1TD055) 作品数:13 被引量:54 H指数:5 相关作者: 朱延明 端木慧子 纪巍 赵超越 才华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塔里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转GsCa^(2+)-ATPase基因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为对转基因大豆新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科学评价,对已获得耐盐碱性状显著的转GsCa2+-ATPase基因大豆的3个株系HF50-CA-1、HF55-CA-1、HF55-CA-2的T3植株进行种子萌发率、种子落粒性、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率、种子落粒性、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上,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品质性状上,3个转基因株系的蛋白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没有因导入耐盐碱基因而导致上述性状产生不良变化。油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株系HF50-CA-1和HF55-CA-1分别显著下降1.01%和0.56%,而HF55-CA-2株系则差异不显著。 赵超越 柏锡 樊超 林凡敏 才华 纪巍 朱延明关键词:转基因大豆 耐盐碱 农艺性状 野生大豆碳酸盐胁迫应答基因GsMIPS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为挖掘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L.G07256)耐碳酸盐关键功能基因,利用前期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从构建的碳酸盐胁迫基因表达谱中,选取了一个碳酸盐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的肌醇-1-磷酸合酶类基因。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GsMIPS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受碳酸盐胁迫诱导表达,并且其表达量具有组织特异性。将GsMIPS2基因转化拟南芥,并结合拟南芥中T-DNA插入突变体atmips2来验证其耐碳酸盐功能。结果表明,碳酸盐胁迫条件下,GsMIPS2超量表达拟南芥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拟南芥突变体atmips2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GsMIPS2基因在植物应答碳酸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陈晨 孙晓丽 刘艾林 端木慧子 于洋 肖佳雷 朱延明关键词:野生大豆 大豆基因组GmSRK及其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4年 以野生大豆GsSRK氨基酸序列为检索序列,在Phytozome数据库中查找大豆基因组中其同源基因GmSRK。利用Phytozome数据库以及MEGA5.0,ClustalX等软件挖掘大豆基因组GmSRK同源基因,最终确定同源性较高的2个基因Glyma12g21640和Glyma08g06550。对GmSRK、Glyma12g21640和Glyma08g06550这3个基因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一级、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均含有6个内含子,7个外显子;定位于3条不同染色体上;都具有B-lectin,S_locus_glycop,PAN_AP以及S_TKc四个结构域,属于G-type外源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进化树分析发现GmSRK与Glyma12g21640亲缘关系最近且与四季豆、苜蓿中同源蛋白聚为一支,Glyma08g06550与拟南芥RLKs亲缘关系较近。 钱雪 孙晓丽 端木慧子 成舒飞 才华 纪巍 赵超越 朱延明关键词:大豆 类受体蛋白激酶 生物信息学 转cry6Aa2m基因大豆遗传稳定性分析及农艺性状调查 被引量:3 2014年 以前期获得的转抗虫基因cry6Aa2m大豆T4代植株4个株系为材料,采用PCR及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表达情况分析。并以受体品种(东农50)为对照,进行了产量性状、形态性状、品质性状及环境适应能力等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cry6Aa2m基因能够在T4代转基因植株中遗传并表达;在产量性状上,除转基因株系DpC6b7单株结荚数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3个株系的百粒重和单株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形态性状上,除转基因株系DpC6b37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株系的生育期、结荚习性、花色、叶形与对照也均无显著差异;在品质性状上,与对照相比,DpC6b37粗蛋白含量高2%,粗脂肪含量高5%。株系DpC6b7则粗蛋白含量高4%,粗脂肪含量低1%;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转基因株系种子萌发率、落粒率、种子休眠期、杂草竞争性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cry6Aa2m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并表达,其中株系DpC6b4和DpC6b8所调查的农艺性状均不劣于受体品种。 杨秋姣 孙晓丽 孙明哲 陈超 赵超越 纪巍 朱延明关键词:大豆 农艺性状 转GsGST14耐盐碱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调查 被引量:4 2013年 对前期获得的转耐盐碱基因GsGST14的大豆株系HF55-GST14-1、HF55-GST14-2、HF55-GST14-3、HF55-GST14-4、HF55-GST14-5的T3代群体进行抽样PCR阳性检测,结果后代群体中转基因阳性个体比例高于80%,说明对这些后代群体的调查能够反映出GsGST14基因对转基因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因此对这5个株系的T3代群体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生育期、结荚习性、花色、叶形和蛋白质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株系HF55-GST14-1、HF55-GST14-3与HF55-GST14-4的株高显著低于对照。油分含量HF55-GST14-1显著高于对照,HF55-GST14-2显著低于对照。因此,5个转GsGST14基因大豆株系并未在农艺性状上产生较大的不良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林凡敏 柏锡 樊超 赵超越 才华 纪巍 朱延明关键词:转基因大豆 耐盐碱 农艺性状 耐碱GsCHX19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实验室前期野生大豆G07256碱胁迫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响应碱胁迫的cation/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Gs CHX19,克隆了Gs CHX19基因全长CDS编码序列并将其构建到p CAMBIA330035Su植物超量表达载体中。以肇东紫花苜蓿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其子叶节,用含0.5mg/L草铵膦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20株抗性植株。采用PCR方法检测抗性植株中bar基因的表达,获得16株PCR阳性植株。对获得的PCR阳性植株进行RT-PCR及real-time PCR检测,鉴定共获得11株RT-PCR阳性植株,且证明Gs CHX19基因在各转基因植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果表明,Gs CHX19基因成功转化苜蓿,并且得到表达,该转基因植株将为耐盐碱转基因苜蓿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 程庚哲 杨浩 朱延明关键词:野生大豆 苜蓿 大豆CML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CMLs蛋白是一类具有Ca2+结合的EF-hand保守结构域蛋白,广泛参与钙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NCBI和植物基因组注释数据库等筛选并获得了68个大豆GmCML蛋白;分析了所有蛋白的基本特性;通过与拟南芥CMLs基因的进化树分析表明,GmCML家族基因属于8个亚类;对GmCML家族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与重复基因进化关系分析,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进化速率;序列比对发现GmCML类蛋白含有2~4个保守的EF-hand结构域;利用芯片数据对野生大豆在碱胁迫下的叶和根中的CMLs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到26个GsCML基因在碱胁迫下有显著的差异表达,且在根和叶中的差异表达模式不同,表明这些基因参与植物碱胁迫应答,且具组织表达特异性。 陈超 端木慧子 朱丹 刘艾林 肖佳雷 朱延明关键词:大豆 EF-HAND 生物信息学 进化分析 转GsSAMS基因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以非转基因受体绥农28为对照,对前期获得的耐盐碱转GsSAMS基因大豆的5个转基因株系SN28-SA-1、SN28-SA-2、SN28-SA-3、SN28-SA-4和SN28-SA-5的T3植株进行了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上,5个转基因大豆株系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株高、结荚习性、花色和叶型4个形态性状上,株系SN28-SA-1、SN28-SA-2、SN28-SA-3、SN28-SA-4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株系SN28-SA-5的株高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同一品种的不同转化株系产生了形态性状变异;在品质性状上,5个转基因株系的蛋白含量高于对照1.42%~2.12%,差异显著,而油份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转GsSAMS基因大豆的5个转化株系并未在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产生不良变异,同时蛋白含量还有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樊超 柏锡 赵超越 林凡敏 才华 纪巍 朱延明关键词:转基因大豆 耐盐碱 农艺性状 野生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为给野生大豆蛋白质组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以耐盐碱野生大豆叶片为材料,对Tris-饱和酚法、Tris-HCl法和TCA-丙酮法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参数及凝胶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Tris-饱和酚法提取蛋白质,上样量为2 000μg,等电聚焦90 000 V·h,凝胶浓度为10%时,可获得背景清晰、蛋白点数较多、重复性较好的蛋白双向电泳图谱。 张宁 孙晓丽 端木慧子 于洋 纪巍 朱延明关键词:野生大豆 叶片 蛋白质提取 双向电泳 蛋白组学 GsPPCK1和GsPPCK3基因转化苜蓿及其耐碱性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课题组构建的野大豆碱胁迫基因转录谱和调控网络,筛选出两个碱胁迫应答关键基因:丝苏氨酸磷酸激酶(GsPPCK1和GsPPCK3)。本研究构建了以35S为启动子,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的植物超表达载体,以紫花苜蓿龙牧806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GsPPCK1和GsPPCK3的苜蓿遗传转化;通过固沙草筛选GsPPCK1获得抗性植株45株,GsPPCK3获得53株;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Real-time PCR检测,最终确定基因超量表达各2个株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耐碱性,用NaHCO3分别为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250 mmol/L的4个浓度处理转基因苜蓿,9 d后不同NaHCO3胁迫下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碱性相关的生理指标分析,包括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柠檬酸含量、SOD活性及PEPC活性,结果表明:GsPPCK1和GsPPCK3在苜蓿中的超量表达显著提高了苜蓿的耐碱性。 王家佳 张利莉 钱雪 陈明明 才华 赵超越 朱延明关键词:苜蓿 农杆菌介导 转基因株系 耐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