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B07)

作品数:20 被引量:226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刚王卫民林海张彤晴宋立民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4篇黄颡
  • 4篇黄颡鱼
  • 4篇降解
  • 3篇养殖
  • 3篇养殖水体
  • 3篇泥鳅
  • 3篇孔雀石绿
  • 2篇中华绒螯
  • 2篇中华绒螯蟹
  • 2篇绒螯蟹
  • 2篇三倍体
  • 2篇细胞
  • 2篇罗非鱼
  • 2篇免疫
  • 2篇倍体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含量
  • 1篇底泥

机构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9篇江苏省淡水水...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江苏省水产质...

作者

  • 9篇周刚
  • 9篇王卫民
  • 7篇张彤晴
  • 7篇林海
  • 5篇宋立民
  • 3篇周小云
  • 3篇李旭光
  • 3篇周军
  • 2篇薛晖
  • 2篇高泽霞
  • 2篇王玉芬
  • 2篇李强
  • 1篇许志强
  • 1篇丁正峰
  • 1篇曹小娟
  • 1篇蒋丽娟
  • 1篇俞菊华
  • 1篇刘波
  • 1篇吴旭干
  • 1篇唐永凯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水产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水利渔业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及饲料溶失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用配方相同的膨化、硬颗粒和粉状配合饲料分别饲喂斑点叉尾鮰,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耗氧量(COD)、氨氮(NH3-N)和饲料中总氮与总磷溶失率的变化来说明不同形态饲料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粉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均要高于颗粒料和膨化料养殖水体中的COD、TP、TN、NH3-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粉料>颗粒料>膨化料。饲料中总氮和总磷的溶失率因不同的饲料加工工艺而有较大的差异,粉料组与颗粒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不显著,而此2组与膨化料组的总氮和总磷溶失率差异都极显著,并且粉料的最高,颗粒料的其次,而膨化料的最低。
李苏赵玉华王卫民
关键词:饲料形态养殖水体氮磷含量溶失率
黄颡鱼鳍组织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鱼鳍为组织来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其短期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所需的消毒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和低渗处理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提供材料制作黄颡鱼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宋立民王卫民王玉芬
关键词:黄颡鱼细胞培养染色体
太湖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累积及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蓝藻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的分布及累积传递过程,2008年6~8月采集了高密度蓝藻池塘及太湖网箱内的鱼样及水样,用ELISA法对鱼样和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池塘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在0.123~0.514μg/L,MC-LR含量随着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对照组水体MC-LR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MC-LR含量。池塘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在1.194~3.615ng/g,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将池塘与网箱罗非鱼转至无微囊藻水体中暂养,跟踪检测MC-LR含量变化,池塘和网箱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均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而肝脏组织藻毒素MC-LR含量则分别需要经过10~20d自然生物降解后降低至安全摄入量之下。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在鱼体组织分布与食物链中的累积传递。
李旭光周刚周军林海许志强张彤晴
关键词:罗非鱼微囊藻毒素酶联免疫吸附生物降解
模拟水环境中呋喃唑酮自然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在实验室模拟自然水环境下呋喃唑酮的自然降解和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呋喃唑酮在含底泥的水环境中5 d降解完全,而在不含底泥的水环境中完全降解需要7 d;在相同时间内,含底泥组呋喃唑酮降解比不含底泥组快;同等试验条件下,低浓度的呋喃唑酮降解速率比高浓度的大。
林海张彤晴周刚朱清顺李强
关键词:呋喃唑酮降解水环境
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6种中草药制剂煎液制成试验饲料,同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连续饲喂中华绒螯蟹30d,采集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上清液测定其免疫指标活性.T检验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饲料组蟹的噬菌活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溶菌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PO)与对照组则差异极显著(P<0.01);抗菌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值比对照饲料组高.说明该中草药制剂的添加能明显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水平.用中华绒螯蟹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对实验蟹进行攻毒试验,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佳攻毒剂量为5×106cfu/mL,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明显高于中草药免疫组的死亡率30%,该中草药添加剂的免疫保护率为62·5%.
刘丽平薛晖周刚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复方中草药非特异性免疫免疫指标
五氯苯酚对渔业环境的危害与对策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7年
五氯苯酚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有富集作用。由于具有毒性高、持久性长、难降解等特点,导致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物。五氯苯酚污染区养殖池塘水体、土壤及鱼体内都能检测到一定水平的五氯苯酚。应尽快建立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开展禁用渔药的高效降解菌筛选和应用研究,尽快修复被污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
张彤晴蒋丽娟葛家春周刚林海
关键词:五氯苯酚
2种鉴定黄颡鱼三倍体个体方法的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 FACs Calibur)测量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计数2种方法,对随机选出的黄颡鱼鱼苗样本进行三倍体个体的鉴定和筛选。第1种方法是采取黄颡鱼血样,经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结果14尾中有8尾黄颡鱼的DNA相对含量约是对照样本(二倍体)的1.5倍,证明为三倍体个体。染色体计数采用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经鉴定,相同样本中有8尾是三倍体,此结果验证了用流式细胞仪所测定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在多倍体育种工作中,尤其是诱导率不高的情况下,采集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鱼体倍性是一种准确、迅速的方法,同时能够避免杀死鱼体,可以用来批量筛选多倍体鱼苗。
宋立民袁立来刘肖莲王卫民
关键词:黄颡鱼三倍体染色体流式细胞仪
孔雀石绿降解菌M3的发酵培养及对养殖水体孔雀石绿的降解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孔雀石绿降解菌M3的发酵培养结果表明:发酵培养4—20h左右为指数生长期,该时期内细菌增重7.5g/L,pH值从7.0下降到2.9,葡萄糖含量从10g/L下降到4.9g/L。孔雀石绿降解菌M3处理简单基质水体试验表明:降解菌的加入有利于水体孔雀石绿的降解,6d内处理1、2、3组的降解率除去光解(即对照组)后的降解作用分别为17.74%、31.11%、41.80%;并且降解菌剂量越高,孔雀石绿降解率越大。孔雀石绿降解菌M3处理模拟池塘泥水系统试验表明:降解菌的加入有利于泥水系统孔雀石绿的降解。6d内处理组降解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光解)30%-31%,14d内高于对照组32%~33%。不同浓度降解菌对泥水系统的降解效果区别不是很明显。
张彤晴李旭光周刚林海周军王晓琳
关键词:孔雀石绿降解效果
室内水生动物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被引量:7
2009年
在室内模拟小水体中,开展了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和鲢鱼抑制蓝藻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鲢鱼对水体中蓝藻绿藻过量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尼罗罗非鱼抑制消除蓝藻的效果优于鲢鱼,且尼罗罗非鱼的密度越高抑制消除蓝藻的速度越快;尼罗罗非鱼对水体中营养盐水平消除无明显贡献,但能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的pH值。
林海周刚张彤晴周军李旭光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鲢鱼蓝藻
基于形态特征的泥鳅染色体倍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周小云李明云方礼豹王卫民
关键词:泥鳅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四倍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