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60903-02)
-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淑莹彭永臻李鹏章刘越戴娴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苯酚对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亚硝积累及污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SBR缺氧/好氧反应工艺,研究了不同苯酚浓度对脱氮过程中亚硝积累与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在0~90mg·L-1变化时系统出现2次明显亚硝酸盐积累,最终稳定维持在70%±5%,低浓度(0~30mg·L-1)系统亚硝酸盐积累恢复是微生物改变自身结构及分泌胞外聚合物导致;高浓度(60~90mg·L-1)苯酚条件下亚硝积累是由于苯酚对AOB(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氨氮氧化细菌)和NOB(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亚硝酸氧化细菌)抑制作用引起的微生物种群改变形成。氨氮氧化速率和氮氧化物生成速率由10.85mg N.(g MLSS)-1.h-1和10.12mg N·g(MLSS)-1.h-1降低至2.79mg N·g(MLSS)-1.h-1和2.32mg N·g(MLSS)-1.h-1,亚硝酸盐积累率和氮氧化物生成速率呈现负相关性,与苯酚浓度呈正相关;荧光原位杂交表明苯酚的抑制使得硝化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AOB相对数量由2.80%增加为9.30%。苯酚的可降解性使得系统污泥浓度由2500mg·L-1左右上升至5870mg·L-1。当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胞外聚合物)总量由67.20mg.(g VSS)-1减少至32.10mg·g(VSS)-1时,SVI从165ml·g-1降到50ml·g-1。亚硝酸盐积累、丝状菌和胞外聚合物是引起活性污泥系统SVI变化的原因,其中NAR影响最大,丝状菌次之。
- 路聪聪王淑莹葛士建张琼杨锦辉彭永臻
- 关键词:苯酚硝化速率污泥沉降性
- 进水C/N对富集聚磷菌的SNDPR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5年
- 为了解富集聚磷菌(PAOs)的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mg/L)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投加固态乙酸钠调节进水C/N值(约为11,8,4,3),考察其对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及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N对系统的除磷性能没有影响,出水PO4^3--P浓度均稳定在0.3mg/L左右,这是由于系统内聚磷菌(PAOs)含量高,且在低氧段可同时发生好氧吸磷与反硝化吸磷.随着C/N的增大,出水NH4^+-N浓度升高,C/N下降时,出水NO^3--N浓度升高.此外,随着C/N的减小,厌氧段反硝化所消耗的COD占进水COD的比例增大,SND可利用的内碳源-PHAs储存量减少,但PHV的利用率增加;当C/N为4-8时,SND现象最明显,SND脱氮率达50.8%,而其它C/N条件下,SND脱氮率都有相应程度的减弱.C/N为8时,系统出水综合指标最好,TN去除率高达80.8%.
- 戴娴王晓霞彭永臻王淑莹
- 关键词:聚磷菌低溶解氧C/N
- 盐度对垃圾渗滤液亚硝酸型反硝化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2014年
- 为了考察在盐度影响下亚硝酸型反硝化动力学特性,采用长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SBR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活性污泥进行亚硝酸型反硝化批次试验,通过函数拟合确立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盐度的突升或突降都会使比反硝化速率减慢,并且影响程度随初始ρ(NO-2-N)的增加而增大,在盐度为10 g/L,初始ρ(NO-2-N)为100 mg/L时,比反硝化速率(以N计)达最大值16.28 mg/(gVSS·h).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比反硝化特性在各盐度下均符合Andrews模型,且盐度的升高和降低会使系统的最大比反硝化速率μmax和半饱和常数Ks下降,抑制常数Ki上升.在10 g/L盐度下,μmax(以NO-2-N计)=22.57 mg/(gVSS·h),Ks=20.71 mg/L,Ki,min=613.32 mg/L.
- 彭永臻刘甜甜王淑莹刘牡
- 关键词:盐度垃圾渗滤液反硝化动力学
- 污泥发酵液为碳源的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积累被引量:17
- 2014年
- 以污泥发酵液为碳源,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溶解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之比(ρ(SCOD)/ρ(NO-3-N))和分次投加碳源时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的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ρ(SCOD)/ρ(NO-3-N)条件下NO-2-N都得到积累;ρ(SCOD)/ρ(NO-3-N)<4时,NO-2-N的最大积累质量浓度和积累速率随着ρ(SCOD)/ρ(NO-3-N)的增加而增大,分别达12.83 mg/L和0.107 mg/(L·min).分次投加发酵液与1次投加发酵液相比,NO-2-N的最大积累质量浓度相差很小,但分次投加能保持稳定的NO-2-N积累.另外,以污泥发酵液为碳源的反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NO-2-N的积累和发酵液的低pH导致N2O的释放与ρ(SCOD)/ρ(NO-3-N)成正相关.因此,在构建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系统时,分次投加发酵液具有很大优势,不仅可产生稳定的NO-2-N积累,弱化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还可减少N2O的释放.
- 王淑莹操沈彬杜睿吴程程彭永臻
- 关键词:亚硝酸盐积累碳氮比厌氧氨氧化
- COD/N与pH值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4年
- 利用SBR反应器,通过投加乙醇控制COD/N为0、1.5、3、4.5,调节pH值分别在6、7、8,反硝化初始投加NO2--N为30mg/L,考察了缺氧条件下COD/N与pH值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OD/N可以造成N2O持续较高的逸出,N2O最大产生量为2.35mg/L;低pH值条件下增加了N2O的积累,pH值在6时的N2O积累量是pH在7、8时的800倍;高COD/N和高pH值下的N2O产生速率最小,而当pH=6,COD/N=0时,N2O产生速率最大,为2.35×10-3mgN/(mgMLSS·L·h).其原因是:N2O还原酶争夺电子的能力较弱,充足的电子供体有利于N2O的还原;低pH值可影响微生物的代谢,且在H+存在时产生的游离亚硝酸(HNO2)对N2O还原酶具有抑制作用.充足的碳源和碱性条件,是降低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产量的关键因素.
- 李鹏章王淑莹彭永臻刘越
- 关键词:PH值短程硝化反硝化N2O
- 生活污水生物脱氮反硝化过程中电子竞争对N2O产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前,已有研究主要认为较小的COD/N是导致污水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的关键因素,但有少部分研究发现即使在较小的COD/N下也没有发生N2O的累积.本研究利用SBR反应器,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COD/N下各类电子受体类型(NO-3、NO-2、N2O及其组合)中氮氧化物的还原情况,进而探索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1)在反硝化过程中,NO-3还原酶(Nar)、NO-2还原酶(Nir)、NO还原酶(Nor)以及N2O还原酶(Nos)均会发生对电子的竞争;(2)4种氮素还原酶对电子的竞争既会出现在碳源充足时,也会出现在碳源受限时;(3)COD/N的增加能够提高电子受体的还原速率和电子消耗速率,但在电子竞争环境下,N2O是否会发生积累取决于电子在Nos上分布的多少而不是COD/N的高低.
- 李鹏章王淑莹刘越彭永臻杨庆
- 关键词:反硝化N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