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302)

作品数:44 被引量:970H指数:21
相关作者:巩远发张人禾李国平管兆勇何金海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降水
  • 12篇夏季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9篇季风
  • 8篇气候
  • 7篇大气热源
  • 6篇年代际
  • 6篇小波
  • 6篇暴雨
  • 5篇水汽
  • 5篇年代际变化
  • 5篇热带
  • 4篇低涡
  • 4篇气候特征
  • 4篇西太平洋
  • 4篇夏季降水
  • 4篇小波变换
  • 4篇降水量
  • 4篇海温

机构

  • 19篇成都信息工程...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中国气象局培...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山西省气象局

作者

  • 15篇巩远发
  • 7篇张人禾
  • 7篇琚建华
  • 5篇何金海
  • 5篇岑思弦
  • 5篇王霄
  • 5篇管兆勇
  • 5篇李国平
  • 4篇魏娜
  • 3篇左志燕
  • 3篇黄楚惠
  • 3篇李刚
  • 3篇王黎娟
  • 3篇段廷扬
  • 3篇宋燕
  • 3篇陈玉英
  • 3篇陈隆勋
  • 2篇周玉淑
  • 2篇温敏
  • 2篇刘博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6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高原气象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Scienc...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六届长三角...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4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6
2008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40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在仔细比较分析两套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100°E以东中国春季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RA-40资料能很好的再现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较好地反映出了中国春季土壤存在东北和西南湿、华北和内蒙古干的地理分布及其年际变化.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春季土壤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干旱化现象;其中西南地区土壤从浅层到深层都存在一致的变干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变干趋势变得显著;在东部中纬度地区,浅层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没有明显的干化趋势,但深层土壤湿度从1988年以后存在较为明显的干化现象;东北地区浅层和深层土壤也存在较明显的变干趋势,其中浅层土壤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变干趋势减缓,而深层土壤在70年代末以后的变干趋势加剧.
左志燕张人禾
关键词:土壤湿度春季
2003年东亚季风季节内振荡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将2003年东亚夏季风指数IM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经向传播主要表现为从南海南部地区向北传播,其传播过程中的高值中心分别对应我国南海地区、华南前汛期以及江淮流域梅雨的强降水过程。ISO的传播还表现出纬向与经向相互接力的特征,纬向上源于热带地区孟加拉湾向东传播的ISO和源于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向西传播的ISO在120°E附近汇合后,分别补充到由南海南部向北传播的ISO中,使其可以继续加强北传,最北界可延伸到35°N以北,对我国东部地区大尺度降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孙丹琚建华吕俊梅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
不同季节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季降水异常的典型集合相关降水模式,分析了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海温场与我国夏季(6~8月)降水之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大洋区海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相联系的印度洋海温的分布特征与季节有关,存在明显的偶极和单极分布形式,这种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我国夏季纬向或经向雨带有一定的影响,全球特定的海温分布可以作为中国夏季旱涝预报的信号因子。不同季节海温和中国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末都经历了一次突变,说明海温的季节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明显地受到海洋年代际基本态的制约。
王蕾张人禾张红亮
关键词:海温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年代际变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北太平洋夏季海表温度异常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揭示了1968~2002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夏季平均海表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了一次年代际变化,该年代际变化表现为西北太平洋(100°-180°E,0°-40°N)夏季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分析的第一模态由频繁的负位相转变为强的正位相,该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30.5%.在1968-1987年期间,海表温度第一模态的负位相盛行(平均偏差为-0.586),相应地,负的海表温度异常占据了日本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和中国边缘海区;而1988-2002年期间,海表温度第一模态显示出强的正极性(平均偏差为0.781),因此正的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伴随着夏季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夏季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超过了40mm,达到了0.05统计显著性水平.
武炳义张人禾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海表温度夏季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the soil moisture in boreal spring in eastern China被引量:4
2009年
Soil moisture data of 45 years from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Re-Analysis (ERA-40) and the in situ observational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moisture in boreal spring in the area to the east of 100°E in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ERA-40 soil moisture well reproduc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observations. ERA-40 data capture the spatial pattern that the soil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are wetter than those in Inner Mongolia and North China and represen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ob-servations. The dry trends of spring soil moisture are evident over the whole eastern China. It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for the dry trend in southwest China where the spring soil from surface to deep-layer show drying and the trend became significant after the 1980s. The dry trend in Northeast China is weak after early 1970s in near-surface layer but aggravates after latel 1970s in deep layers. In the mid-latitude zon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pring soil is robust and shows no dry trend except in deep-layer after 1988.
ZUO ZhiYanZHANG RenHe
关键词:MOISTUREEASTSPRINGTEMPORAL
2005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偏晚和持续异常偏南的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及其热力结构演变特征,揭示2005年春末夏初南海季风爆发偏迟和持续异常偏南的原因。结果表明,阿拉伯高压偏强,与中高纬度高压脊叠加,导致较高纬度冷空气南下青藏高原南侧及中南半岛一带,抑制了中南半岛附近地区大气增温,不利于南海季风的爆发;索马里急流及赤道西风建立偏晚使中南半岛对流凝结潜热偏弱,是中南半岛一带大气增温偏迟的另一重要原因。6月上中旬,印度半岛北部冷空气势力偏强,大气增温缓慢,使印度季风和亚洲南部季风槽向北推进迟缓,使强劲的西南季风径直向东输送进入南海,有利于南海西南季风长期持续偏南。春末青藏高原积雪偏多,积雪融化抑制了地面增温和大气感热加热,是南海季风爆发偏晚的另一重要原因。6月上中旬,西南季风北上偏迟导致高原对流偏弱,热源偏弱,负反馈作用抑制了西南季风进一步北上,导致西南季风持续异常偏南。
鲍媛媛琚建华金荣花康志明
关键词:西南季风热源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气候特征
用1950~2005年共5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倒算法计算了全球的大气热源、热汇,分析了亚洲季风区的大气热源、热汇的基本气候特征和年变化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从气候平均看,亚洲季风区的南亚-热带印度洋...
陈玉英巩远发
关键词:亚洲季风区青藏高原西太平洋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变换的陕西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利用陕西省18个站1959—2004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和小波变换方法,对陕西46a来的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①陕西三个不同气候带的夏季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陕北、关中和陕南7—9月的降水量值分别占全年总量的60.9%、51.2%和51.5%。②三个气候带中,关中和陕南的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较为接近,都有12a、6a和2a左右的主要时间尺度;陕北高原则明显的不同,主要是21.1a和2.3a的时间尺度。③根据三个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估计关中地区近期的夏季降水量可能偏多,陕南大致处于正常时期,陕北则是总体偏少的趋势。
魏娜巩远发王霄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变换
一类退化抛物型方程全局解的存在性与爆破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一类具有一致D irichlet边界条件的非线性退化抛物型方程组解的爆破和全局存在性,给出了解全局存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王平李刚
关键词:退化抛物型方程全局解爆破下解方法
一次东移高原低涡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时空分辨率较高的TBB资料,对造成我国长江流域强降水的一次高原低涡东移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主要分析了低涡移动、降水分布及水汽输送、假相当位温和湿位涡等物理量。分析表明:此次高原低涡随其东部低槽移出高原,降水主要发生在低涡的东半侧并在低涡移出高原后增强。当低涡与热带气旋合并时,产生强降水.造成了长江流域的汛情。卫星TBB图与降水时段和落区对应较好。水汽通量散度场的分布较好地反映了水汽的集散情况,其辐合区与降水区相对应,强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一致,且强降水中心位于850 hPaθ_(se)等值线密集区和500 hPa的高能区。低涡降水的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湿位涡正负区的叠置是低涡暴雨发展的有利形势,强降雨区发生在对流层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的正值区东北和东南侧零线附近,而湿位涡斜压项的负值区对暴雨的落区和移动有一定指示意义。
黄楚惠李国平
关键词:TBB假相当位温湿位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