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68)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锋瑞刘继亮黄志刚康玲芬牛瑞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1篇大型土壤动物
  • 1篇地上植被
  • 1篇地形
  • 1篇植被
  • 1篇植物功能
  • 1篇植物功能群
  • 1篇沙生
  • 1篇沙生植物
  • 1篇沙质草地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效应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动物
  • 1篇土壤种子库
  • 1篇退化沙质草地
  • 1篇坡向
  • 1篇种子库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刘继亮
  • 4篇李锋瑞
  • 2篇黄志刚
  • 1篇康玲芬
  • 1篇牛瑞雪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封育的响应机理(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从植物种和植物功能类群两个水平系统探讨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短期封育管理响应机理的研究尚不多。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样方法对禁牧6a的封育区及与其相邻的自由放牧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草本植物群落被区分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3个主要功能类群。利用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短期禁牧封育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群落不同植物种和各植物功能类群的生态恢复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是:①短期封育显著促进了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的生态恢复,但发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禁牧的响应模式和机理存在明显差异,短期禁牧使土壤种子库中所有3个植物功能类群的密度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仅提高了地上植被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两个类群的密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所有3个功能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仅提高了土壤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②短期禁牧显著增加了地上植物群落组成中可食和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了草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主要结论是:短期禁牧封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退化沙质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草地品质进行优化调控和改良的重要草地管理手段。研究建议,今后应重点开展不同禁牧时间下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物种组成变化影响的长期生态学控制实验研究。
李锋瑞刘继亮康玲芬黄志刚
关键词:禁牧土壤种子库植物功能群
坡向和微地形对大型土壤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尽管在景观和区域尺度上对土壤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已较多,但在小尺度上对局部微生境条件如何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还很少。以典型温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系统调查了林地阴坡和阳坡4个不同地形部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密度,并测定了不同地形部位的生境条件。采用三因子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坡向和地形部位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在采集到的160个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动物个体4 148个,分别隶属于26个不同的土壤动物类群;②坡向和地形部位对土壤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坡向和地形部位的响应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其结论是:在小尺度上,林地的坡向和微地形条件主要通过影响局部小生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组合特征而对土壤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刘继亮李锋瑞
关键词:坡向大型土壤动物
典型沙生植物差不嘎蒿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2011年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我国半干旱沙区特有的菊科蒿属半灌木,具有抗风蚀、耐沙埋、耐高温、耐贫瘠和兼性克隆繁殖等生物学特性,是重要的先锋固沙植物和珍贵的抗逆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生物学开发利用价值。从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学和生理生态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较系统地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差不嘎蒿的研究动态及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差不嘎蒿研究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旨在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濒临危境的乡土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牛瑞雪李锋瑞刘继亮黄志刚
关键词:沙生植物差不嘎蒿濒危物种生态保护
干旱区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1
2008年
水分限制环境下,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直接或间接地与植物对水分资源的利用有关。目前已知,根系—土壤系统(又称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是陆地表层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调节作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循环与养分平衡等关键过程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开展水分限制环境下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围绕"水分限制环境下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效应"这一核心问题,重点从根系生态学、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发生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及影响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发生的主要因子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进展作比较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过程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几个前沿科学问题。
李锋瑞刘继亮
关键词:生理生态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