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SBK201122073)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晓丽徐大勇王宝祥刘金波迟铭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籼稻品种的筛选
- 2011年
- 通过对连云港农科院籼稻资源和外引杂交稻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分析,结果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基因具有显性抗性基因效应。高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种质占3.53%(发病率低于5%)。杂交稻中引杂4和引杂26表现出高度抗黑条矮缩病。这些抗性资源将有利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育种工作的进行。
- 刘金波刘巧珍徐大勇王宝祥樊继伟秦德荣陈庭木周振玲迟铭
-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种质资源
-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被引量:7
- 2013年
-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一、二次枝梗数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一次枝梗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二次枝梗数以超显性效应为主。因此,可以通过杂交和回交的育种策略来增加水稻品种枝梗数,实现产量的增加。
- 刘金波刘晓丽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李健方兆伟迟铭秦德荣徐大勇
- 关键词:水稻
- 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被引量:2
- 2014年
- 为阐明水稻穗部性状的遗传,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直立穗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穗角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着粒密度性状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型弯曲对直立、着粒密度密对疏和每穗颖花数多对少均为部分显性。穗角和着粒密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而着粒密度以加性效应为主。
- 刘金波王宝祥刘晓丽李健杨波方兆伟卢百关刘艳迟铭周振玲陈庭木秦德荣徐大勇
- 关键词:SATIVA每穗颖花数
- 水稻耐盐性的生理特性及种质资源的筛选被引量:2
- 2013年
-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阐述了水稻耐盐性的生理生化特点,及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为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 刘金波徐大勇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迟铭方兆伟秦德荣
- 关键词:水稻耐盐性种质资源生理生化
- 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为分析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获得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田间自然接种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连粳7号’及其与感病品种‘培矮64’衍生来的F2:3群体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连粳7号’发病率最高为12.25%,最低为5.5%。‘连粳7号’的亲本中,仅‘中粳川-2’的抗性与‘连粳7号’相近。另外,‘连粳7号’对灰飞虱不具有抗性,所以‘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是品种本身对病毒的抗性所致。连粳7号/培矮64 F2:3群体中,各个家系表型呈现连续分布,并具有超亲分离特点,说明抗性由多基因控制。最终,通过BSA法获得与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RM287。综上,‘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强抗性,抗性来自亲本‘中粳川-2’,标记RM287将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有力工具。
- 王宝祥谭维娜卢百关宋兆强徐大勇
-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