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ZZ00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5H指数:6
- 相关作者:任剑涛黄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财政监督与政府执行力——对《利马宣言》的扩展性解读被引量:10
- 2011年
- 1977年,由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大会通过的《利马宣言》明确表述了财政的系统监督主张。在这一主旨下,本文考察了分权制衡的权力体制中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的财政监督职责,描述并分析了广东省进行的财政绩效预算改革,从中引申出行政性预算改革对于整个绩效预算具有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最后,回归《利马宣言》对财政进行系统监督的精神宗旨,申述了建构系统的财政监督机制对于提高政府执行力所具有的价值。
- 任剑涛
- 关键词:财政监督政府执行力
- 孟荀之外的第三条儒学进路被引量:8
- 2019年
-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孟子的道德理想主义之心性儒学、荀子的政治理想主义之政治儒学,被认为是最具影响的两条儒学进路。孟子的进路重在儒家伦理学建构,荀子的进路重在儒家政治学构造。于今而言,两者各有盲点。因此,综合孟荀儒学进路,便成为克治两者缺失、兼得两者优势的一种现代儒学建构新进路。这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理想主义的综合进路。但现代儒学的突破并不在综合孟荀,而在承续董仲舒进路。这种承续,自然也不在仅仅专注政治操作的董仲舒公羊学,而在儒家学理与儒家政治的内在综合:既在理论上综合诸家之长而成就通纳百家的儒学思想体系,又在实践上保有原则地切入现实政治运作,从而将儒学的理论雄心与政治志向熔冶一炉,让先秦发源的其他各家之后继者难以望其项背。
- 任剑涛
- 关键词:荀子
- 在正式制度激励与非正式制度激励之间——国家治理的激励机制分析被引量:44
- 2012年
- 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治理者是需要激励的群体。治理者作为掌握国家权力的群体,其行为被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激励机制所驱动。比较而言,中国的国家治理者群体处在一种正式制度激励衰变而非正式制度激励效用增长的状态。这是中国治理者群体处于低绩效的治理窘境的主要原因。为此,将激励机制重新塑造为正式制度激励为主、非正式制度激励为辅的正常治理状况,就成为建构当代中国有效激励治理者积极作为机制的关键问题。而建构这一机制的前提,不是重建执政者所熟悉的道德化体制,而是要建构真正有利于激发治理者积极作为的法治化机制。
- 任剑涛
- 关键词:腐败法治
- 驾驭权力与现代国家建构被引量:6
- 2015年
- 现代国家与古代国家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能否有效驾驭国家权力。现代国家有效驾驭国家权力,就是指:依赖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分权性总体结构,仰仗对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机制,依托于国家权力的外部力量对之的持久限定。对一个现代国家来讲,国家权力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就有了一个自主运作的机制,这是国家权力得以自律的理由。但驾驭国家权力,必须同时确立权力自律与社会他律的效用,否则,便不足以保证国家权力服膺法律并忠实地为公民服务。这也是现代国家独特性的一个鲜明体现。
- 任剑涛
- 关键词:国家权力分权制衡
- 为建国立规——孙中山的建国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被引量:7
- 2011年
- 从晚清到当代,中国一直处于国家建构的进程之中。在各种不同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的国家建构方案中,孙中山的国家建构方案最值得人们重视。因为,孙中山不仅在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建国实践和建国理论两个重要支点,而且在建国实践的进程安排上,刻画出了共和建国的结构状态图和渐进路线图。华人地区真正具有现代性保障的政治体建构,正是循孙中山的建国思想以及建国进路而成就的政治业绩。对于今天处于建构现代国家关键时刻的中国大陆来讲,重归孙中山的建国思路,遵循其建国路线而积极作为,可能是中国大陆建构起现代宪政民主政体国家的一条可行路径。
- 任剑涛
- 关键词:孙中山国家哲学
- 现代建国进程中的革命被引量:2
- 2016年
- 革命是现代社会变迁最剧烈的方式。现代建国与现代革命内在联系在一起,现代建国的革命宿命因此定型。本文以英国、美国、法国、俄国与中国五场具有世界意义的革命共同性与差异性为视角,审视现代建国的革命动力机制,揭示革命运动与现代建国紧密关联的国际趋同特质。本文认为,若试图将革命重新收缩成致力建构现代立宪民主国家的有限度社会行动,必须在革命后适时启动后革命机制,促使国家走上以革命方式建构现代国家的正常轨道,真正让革命坐实它的既定规范目标。
- 任剑涛
- 关键词:后革命
- 国家理性:国家禀赋的或是社会限定的被引量:20
- 2011年
- 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是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涉及到国家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还是目的性存在的大问题。基于前者,导出了限制国家权力、促使其理性运作的国家理性论说;源于后者,引申出赋予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成为自证其理性、正当的国家理性言述。国家理性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从政治观念史和政治实践史两个角度可知,国家理性有两类论说。国家理性表现出现代国家建构中两个鲜明的路径,即威权主义国家和民主主义国家,这两条路径各自获得了界定它们的理由。
- 任剑涛
- 关键词: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分权制衡
- “好人”与“好公民”:一个政治伦理难题的亚里士多德解被引量:3
- 2014年
- 对于好人与好公民能否兼得这个千古政治伦理难题,亚里士多德的解答具有典范意义。他认为,在最理想、最优秀的政体中,好公民与好人都具有同样完满的德性。现实中的公民很难都成为好人,但至少可能成为一个对城邦的美好生活有所贡献的好公民。然而,在现代政治实践中,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德性很有可能变异为绝对主义政权中的臣民服从德性。这种德性要求政治共同体成员对国家权力表示绝对的认同与服从。变异的古典公民德性理论与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诉求是相悖的,使得好公民与好人出现悖谬。有必要在现代道德底线意义上重申好人的德性,从而使人们对绝对的国家权力保持怀疑和警惕,避免陷入失去道德信仰的怀疑主义与虚无主义困境。
- 黄璇
- 关键词:好人亚里士多德公民德性
- 论积极公民——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公民定位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在共和主义掀起的与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围绕公民定位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这样的讨论,将两种政治流派的自由观、国家观等内容串联起来。共和主义站在积极自由的立场上,对积极公民进行了全方位的褒扬,对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进行了消极公民的界定并加以严厉批判。两相比较,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是建立在并非自由主义主张的立场上的。自由主义从来没有以自己对消极自由的赞赏,将公民安顿在消极公民的位置上。相反,自由主义在公私领域、国家与社会领域分流发展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公民以消极自由维权、以积极参与结社的立场。因此,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消极公民的批判是不成立的。倒是共和主义对现代政治弊端的批判,如果缺乏自由主义的规训,就会潜含危险甚至显露危机。这让共和主义只能以自由主义为归宿。
- 任剑涛
- 关键词:共和主义自由主义
- 限权之难与国家踟蹰——以现代法国的先发后至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现代国家从初始创制到终成正果,可以区分为先发先至、先发后至、后发先至、后发后至、后发不至等情形。法国属于先发后至一类。原因在于,法国建构现代国家初始阶段将建国赋权于君主,而规范君主权力却未有效跟进。因此,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法国要走向立宪民主的法国,就不能不偿付极大的代价,一是拉长了建构现代国家的时限,二是很难成为现代国家的典范形态。一个试图将建构现代国家处理为特权人物代替全国人民完成的事务的国度,必定陷入长期与不可控的国家权力作斗争的困境。经过长期的限权曲折,国家踟蹰而不知所措。法国迅速落定民族国家的现代国家形式结构,与其艰难落定于立宪民主的规范结构,成为建构现代国家的经典案例。
- 任剑涛
- 关键词: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