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42)

作品数:8 被引量:155H指数:6
相关作者:毛青刘宇李传友徐伟华胡雪忠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颅脑
  • 5篇重型
  • 5篇重型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5篇脑损伤
  • 3篇伤患者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护理
  • 2篇外伤
  • 2篇疗效
  • 2篇颅脑损伤患者
  • 2篇脑损伤患者
  • 2篇开颅
  • 2篇骨瓣
  • 2篇骨瓣开颅
  • 2篇干预
  • 2篇大骨瓣
  • 2篇大骨瓣开颅
  • 1篇低血容量
  • 1篇低血容量性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毛青
  • 2篇刘宇
  • 1篇江基尧
  • 1篇杜建龙
  • 1篇张天卿
  • 1篇林勇
  • 1篇胡达聪
  • 1篇黄贤键
  • 1篇周群
  • 1篇胡雪忠
  • 1篇徐伟华
  • 1篇李传友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6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护理干预组(46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制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14.38±5.14)d比(17.59±5.35)d,t=2.797,P<0.05]、住院费用[(61 365.39±2549.38)元比(64 347.46±2478.61)元,t=5.403,P<0.05]和死亡率(28.26%比47.37%,χ2=2.797,P<0.05)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少于)后者;护理干预组的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7.83%比84.21%,χ2=5.050,P<0.05;95.65%比78.95%,χ2=5.537,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减少了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改善了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晓朱巧云毛青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型颅脑损伤
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快捷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对比两组APACHEⅡ、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和急救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情稳定,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捷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护理模式。
陈竹芳毛青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护理路径急救护理
一种简单实用的大鼠侧脑室置管模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大鼠侧脑室置管模型。方法使用诺和针(30G)与聚乙烯导管(PE10)自制脑室置管,对25只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侧脑室置管模型制作。制模后7-9d每天向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1次,每次15μl;制模后10d将15μl Evans蓝注入脑室,随后经心脏灌注生理盐水及甲醛后处死大鼠,取脑并切片观察。结果手术中23只大鼠置管内有脑脊液流出;大鼠对置管耐受良好;所有脑室置管均通畅,病理切片见脑室内Evans蓝。结论该侧脑室置管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是进行脑室注药的较理想模型。
黄贤键毛青林勇江基尧
关键词:脑室置管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2
2013年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该院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56),采用美国标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患者为治疗组(n=56),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共1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对照组共2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后良好31例,轻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对照组手术后良好13例,轻残19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0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颅内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减压充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李传友毛青
关键词: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疗效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实验组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复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复苏输液量及输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疗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有较好疗效。
刘宇胡达聪张天卿毛青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颅脑损伤低血容量性休克
右美托咪定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接诊治疗的34例重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选取同期34例重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组成对照组,给予安定镇静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并分析观察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0 min、30 min、1 h、6 h时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1 h内Ramsay评分均达2~4分,较对照组镇静效果满意,且每隔1 h均能被唤醒,无镇静过度现象;用药后10 min、30 min、1 h、6 h的生命体征变化明显,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血压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治疗中可控性好、安全性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刘宇胡雪忠徐伟华毛青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
呼唤式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加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良好和中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重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干预组Hb、TP、Alb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呼唤式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周群毛青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结果对照组颅内压(48.4±5.2)mm H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6±3.1)分,实验组颅内压(30.9±4.1)mm Hg,GCS为(12.9±3.2)分,实验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72.5%,实验组有效率100.0%,实验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死亡率(17.5%)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可以促使中线移位恢复,降低患者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杜建龙毛青
关键词:颅脑创伤脑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