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C104)

作品数:8 被引量:159H指数:7
相关作者:廖允成温晓霞高茂盛刘阳吴清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冬小麦
  • 5篇小麦
  • 3篇旗叶
  • 3篇还田
  • 2篇氮量
  • 2篇冬小麦旗叶
  • 2篇玉米
  • 2篇玉米秸秆还田
  • 2篇施氮
  • 2篇施氮量
  • 2篇小麦旗叶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一年二熟
  • 1篇运转特性
  • 1篇生理效应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用地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榆林学院

作者

  • 8篇廖允成
  • 6篇温晓霞
  • 5篇高茂盛
  • 3篇刘阳
  • 3篇吴清丽
  • 1篇胡兵辉
  • 1篇郑伟
  • 1篇于稀水
  • 1篇温小霞
  • 1篇尚爱军
  • 1篇李吾强
  • 1篇熊晓锐
  • 1篇尹振燕
  • 1篇蒋会利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渭北旱塬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潜力的估算及评价
2008年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的渭北旱塬为例,对该区各种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农、林、牧、果业生产结构布局不合理,使得区内各地、市各种降水资源化潜力差异较大;林地、园地、牧草地的自然降水利用率较大;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现实潜力开发度与可实现潜力开发度有11.06%差距,现实潜力开发度与理论潜力开发度相比有36.22%潜力尚待开发。证明该区降水资源化潜力较大,但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受水资源短缺限制。
尚爱军胡兵辉廖允成温晓霞
关键词:生态用地渭北旱原
麦秸翻压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旗叶抗性的生理效应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揭示秸秆翻压还田对冬小麦旗叶叶片衰老及抗性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4个小麦秸秆翻压还田量(0、4500、6000、7500kg/hm2),测定分析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抗性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明显减缓冬小麦植株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光合速率下降,并有效调节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延缓了冬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通过对各抗性指标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抗性指标在抑制冬小麦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依次为: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POD活性>SOD的活性(丙二醛-0.999**;可溶性蛋白质0.997**;POD活性0.976*;SOD活性0.954*)。综合各处理的抗性指标得出,处理Ⅲ(6000kg/hm2)在提高作物后期抗逆性能力方面表现较好,处理Ⅳ(7500kg/hm2)表现较差。
高茂盛廖允成吴清丽温小霞刘永林崔莉荣
关键词:冬小麦抗性指标生理效应
黄土高原东南部旱作农田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水分效应初探--以杨凌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揭示"一年二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的"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满足率、作物耗水强度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年降雨量达640 mm左右的旱作农田,发展"一年二熟"种植能较好地利用夏闲期的水热资源,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全年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加强了农田物质循环。"冬小麦—大豆"、"冬小麦—玉米"两个种植模式的平均耗水强度仅比"冬小麦—夏闲"(对照)处理高0.07、0.1 mm/d,而"冬小麦—谷子"的耗水量等同于对照。经济效益以"冬小麦—玉米"为最好,土壤水分资源的持续利用性以"冬小麦—谷子"最好,一年二熟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具有可持续性;综合考虑该区的自然资状况,在旱作农田下最优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为"冬小麦—玉米","冬小麦—大豆"。
熊晓锐廖允成高茂盛温晓霞刘阳谢志金姚贵军
关键词:一年二熟耗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
低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被引量:29
2009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接茬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单峰趋势,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变化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单谷趋势。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保护酶的水平,尤其是POD作用更大。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量为9000kg/hm2的处理各抗衰老性指标最好,抗衰老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大,产量最高;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5000kg/hm2的处理各抗衰老性指标最差,抗衰老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小,产量最低。在本地区低施肥常规田间管理下,9000kg/hm2的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接茬冬小麦旗叶抗衰老性及增产较为适宜。
郑伟张静刘阳温晓霞廖允成高茂盛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冬小麦旗叶
麦秸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对麦秸翻压还田后隔茬冬小麦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光合速率等衰老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小麦秸秆还田后可显著促进各时期根系的生长并显著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且根系在30cm处土壤中的分布增加;(2)冬小麦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以处理Ⅲ(6 000 kg/hm2)的降解速度(18%)最慢,旗叶光合速率在灌浆期和蜡熟期以处理Ⅲ为最高,旗叶丙二醛含量以处理Ⅲ最低,比对照(Ⅰ)低6.78 mmol·g-1FW,丙二醛含量与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秸秆还田对接茬玉米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延缓隔茬冬小麦的衰老并显著提高产量,在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以6 000 kg/hm2的小麦秸秆量还田较适宜.
高茂盛廖允成尹振燕于稀水吴清丽
关键词:冬小麦根系
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硝态氮运转特性被引量:63
2010年
以冬小麦"西农9814"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土壤中硝态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N 276 kg/hm2)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比对照增产24.6%。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强,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次之。土壤耕层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且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耕层中硝态氮呈下降趋势,0—40 cm耕层变化显著,到成熟期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基本趋于一致。施氮量在N 02~07 kg/hm2范围内,硝态氮积累的增加量变化不显著,但当施氮量高于N 207 kg/hm2时,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加了硝态氮的冗余和向下淋溶的可能。
蒋会利温晓霞廖允成
关键词:施氮量硝态氮冬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0、9000 kg/hm2、12000 kg/hm2、15000 kg/hm2)对接茬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玉米秸秆还田(9000 kg/hm2)可显著抑制接茬冬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Chla降解,提高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Chla/Chlb的比值,有效抑制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的下降,与其他处理相比,其光合速率与叶绿素的相关性得到加强;过量的秸秆还田(15000 kg/hm2),加速了光合色素的降解,使得光合速率下降,产量降低;在各处理中,处理Ⅱ(9000 kg/hm2)产量最高。因此,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常规施肥和田间管理下,以9000 kg/hm2的玉米秸秆还田较为适宜。
刘阳李吾强温晓霞廖允成
关键词:秸秆还田旗叶光合色素光合特性
氮素对冬小麦光合物质贮运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采用田间试验,以冬小麦西农9814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冬小麦光合物质贮运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276 kg/hm2)提高了冬小麦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延缓了冬小麦旗叶开花后叶绿素降解速率和光合下降速率、提高了冬小麦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的运转量和运转率、促进了各营养器官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增加其占籽粒重的比重、冬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明显增加;过量施氮(345 kg/hm2)反而降低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抑制了营养器官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降低了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
吴清丽高茂盛廖允成温晓霞
关键词:施氮量干物质灌浆特性贮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