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yz2006009)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1
- 相关作者:潘恩春武鸣周金意胡伟更多>>
- 相关机构: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淮安市两县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30年前后变化及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对比分析淮安市楚州、金湖两县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30年前后变化,为癌症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淮安市楚州、金湖两县区全国第1次(1973-1975年的资料)和第3次(2004-2005年的资料)全死因回顾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用生态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30年前后,两县区人群总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谱都发生了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年龄标化死亡率也均下降,楚州区从262.59/10万(1973-1975年)下降到162.62/10万(2004-2005年),金湖县从205.70/10万(1973-1975年)下降到180.02/10万(2004-2005年),尤以消化道肿瘤死亡率下降明显。楚州区下降幅度高于金湖县。但恶性肿瘤一直处于两县区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成为疾病控制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异同,可影响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幅度,但有效的防控措施能显著降低居民的疾病死亡率。
- 潘恩春胡伟武鸣周金意
- 关键词:市区人口
- 淮安市楚州区与金湖县两阶段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比分析楚州区和金湖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发现有意义的线索,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1973~1975年、2004-2005年全国死因调查中楚州区和金湖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次调查中,恶性肿瘤均是两县(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死亡率,楚州区1973~1975年为179.34/10万.2004~2005年为168.14/10万;金湖县1973~1975年为133.33/10万,2004-2005年为214.15/10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1973~1975年楚州区为262.59/10万,金湖县为205.70/10万(P〈0.01);2004-2005年楚州区为162.63/10万,金湖县为180.02/10万(P〉0.05)。2004~2005年与1973~1975年比较,食管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52.09%下降至42.61%,金湖县由36.62%下降至28.45%;肺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2.10%上升至11.19%,金湖县由2.55%上升至12.50%。[结论]楚州区和金湖县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两阶段在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两区(县)食管癌均有所下降,肺癌均明显上升。
- 潘恩春胡伟武鸣周金意
- 关键词:恶性肿瘤食管癌